化石|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北美洲发现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中新社南京1月25日电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5日消息 , 该所研究人员在北美洲墨西哥的侏罗纪地层发现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 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欧亚大陆之外发现早期被子植物化石 , 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独立研究北美洲的早期被子植物果实化石 。
近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鑫研究员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系统》(Biosis: Biological Systems)上发表了该论文 。
科研人员介绍 , 被子植物是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 。 离开了被子植物 , 人们就无法生存 。 被子植物的来源和历史是植物系统学家关注的重点 , 而想要弄清楚相关问题 , 离不开化石证据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古植物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历史上的第一朵花 。
新报道的化石被命名为“墨西哥迪尔切果” 。 2017年 , 王鑫走访了美国几所科研机构 , 在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发现这枚标本并进行了研究 。
该化石出自墨西哥西莫恩地层的一处露头 。 化石是嵌在淡黄色粉砂岩中的碳化压型化石 。
【化石|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北美洲发现早期被子植物化石】通过相机和立体显微镜研究发现 , 果实呈圆形 , 有一个顶端和一个基部的凹陷 , 长10毫米至13.6毫米 , 宽10毫米至13毫米;包括一个种子和一个封闭的果皮 , 果皮表面光滑 , 种子在果实里面 , 呈圆形 , 长约8毫米 , 宽6毫米至9毫米 。
此外 , 该标本顶端凹陷处有一个长76微米、宽30微米的宿存花柱 。 外果皮的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或矩形 , 长20微米至60微米 , 宽13微米至38微米 。 气孔长25微米 , 宽5.4微米 , 被大约五个表皮细胞包围 , 开口方向与邻近的表皮细胞持平 。
值得注意的是 , 研究者将该化石认为是被子植物果实而非种子 , 主要是因为通常被坚硬的种皮包裹的种子的瓤是很难在化石中被观察到的 。 只有被子植物果实内部的种子比外部包裹层更硬 , 在压扁时才可以被看到 ,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被子植物的果实中 。
研究表明 , 该化石属于侏罗纪时期 。 虽然被子植物的起源比其要早得多 , 但它在北美洲的出现代表被子植物在侏罗纪就已经广泛分布 。 这一信息也促使科学界重新思考被子植物的历史和相关假设 。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 。 (完)
推荐阅读
- 质量|首个“流浪黑洞”被发现,比太阳大7倍,科学家观测6年才发现了它
- 琥珀|我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完整花朵
- 爆发|科学家通过 SKA 先导望远镜发现超强磁场新天体
- 视点·观察|中国女足夺冠奖金或超3000万:要缴税吗?
- 网络|砥志研思、履践致远:华为助力中国银行成功部署网络级数据压缩加速技术
- 信息|中国联通推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中国移动客服:暂无此服务
- 英媒|英媒:科学家测出最大系外彗星长度
- 网络|CWW看冬奥 | 不负使命!中国联通奏响冬奥“狂想曲”
- 手机|上海微电子:中国首台2.5D/3D先进封装光刻机正式交付客户
- IT|中国女足搭乘东航航班凯旋 送女足出征原班机组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