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是一位小伙伴私信的问题 , 同时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 , 因为猫最早的祖先是生活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马特里野猫 , 这是一种生活在北欧和中东部分地区的野猫 , 它通过迁徙在距今约90万年演化出了非洲野猫、森林野猫和沙漠野猫 。
就算是从最早的马特里野猫算 , 离白垩纪也有6400多万年了 , 所以 , 我们只能开一下脑洞来想一下这个问题了 , 那么 , 假如100只猫去到了白垩纪 , 它们究竟是生态的灾难还是恐龙的“小点心”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猫去到白垩纪能不能活下来?由于白垩纪与如今无论是从环境还是气候上都相差甚远 , 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 , 猫去白垩纪面对的生存条件 。
最重要的是空气 。 如今的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是非常稳定的 , 而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氧气含量了 , 在如今的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 , 而且这个氧气含量在100万年内是没有改变的 。
而白垩纪时期空气中氧气含量却有所不同 , 在以前科学家们通过对白垩纪地质层的研究 , 曾经得出过白垩纪时期氧气含量30%的结论 。 同时 , 科学家们还认为当时恐龙体型庞大与氧气高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 , 猫去到白垩纪会发生醉氧现象 , 如果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就会出现氧气中毒 。 但是 , 随着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 白垩纪的氧气浓度显然是没有30% 。
首先 , 在石炭纪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曾经达到过35% , 如此高的氧气浓度造就了“巨虫时代” 。 但是 , 昆虫的呼吸系统与脊椎动物是不一样的 , 它们通过气门来呼吸 , 是相对被动的 。 而脊椎动物通过肺部呼吸 , 可以调整进出气量 , 是主动的 , 所以 , 氧气含量增加到30%左右不会让脊椎动物巨大化 。
其次 , 在《地球化学与宇宙化学学报》上刊登了一篇由世界多国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论文 , 该论文将中生代的氧气含量做了修正 , 研究团队通过对中生代的539样琥珀化石中的生物进行碳同位素化合物测定发现(植物中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碳固定下来 , 琥珀又将植物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 所以只需要测定碳12和碳13的比例 , 就能推算出当时的氧气含量 , 这个方法要比从地质层中测定来得更加准确) , 当时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应该在10-15%之间 。
在这个氧气浓度下 , 猫作为一种已经适应了21%左右氧气浓度的动物 , 去了必然是会缺氧的 。 从目前的研究发现 , 当人处于10-15%的氧气浓度下时会表现出呼吸急促、判断力丧失、嘴唇发紫等症状 。 同样是生活在相同空气中的哺乳动物 , 猫也会表现出低氧的负面反应 ,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 , 莫说是捕猎了 , 行动都是个问题 。
因此 , 仅仅是从空气上(氧气含量)看 , 猫去到白垩纪也无法掀起什么大的风浪 , 而且即使它们面前能在低氧的环境下生存 , 行动受限的它们也不是捕猎者了 , 而是成为许多小型肉食性动物的猎物 。
假设不考虑氧气问题 , 100只猫在白垩纪能否成为生态灾难?猫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问题的“主角”是因为在现代 , 猫曾经泛滥过 , 比如澳大利亚原本没有一只猫 , 但是如今上百万只野猫在“野区”称王称霸 , 而原因就是18世纪80年代时欧洲移民将家猫带入澳大利亚形成的 。
那么 , 不考虑氧气因素的话 , 100只猫能不能给白垩纪带来生态灾难呢?我认为是不能的 , 原因有三:
第一:食物不足 。 猫的主要猎物是老鼠 , 这是猫经历了接近100万年才形成的食性 , 是非常难更改的 。 但是在白垩纪 , 那个时候还没有老鼠呢 , 因为最早的啮齿类动物出现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 , 它叫副鼠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