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篇提出,“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过去的2021年,流量见顶、增长放缓、监管趋严、反垄断……平台经济换挡进入发展成熟期,流量红利和商业模式红利效应减弱。展望2022年,高质量发展、互联互通、社会责任,将成平台经济发展关键词。
业界普遍认为,平台经济未来的成长空间转向更扎实的价值创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化优势赋能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全社会流通成本,是平台经济在规范发展中二次腾飞,构筑全新国家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推进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陆续发布2021年三季报,腾讯三季度营收增速降至2004年上市以来最低水平,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营收、净利润增速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裁员、降福利、不烧钱成为不少企业打出的“组合拳”。
2021年以来,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新监管措施,尤其是在互联网、校外培训整顿方面下了“猛药”。在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监管要求下,互联网行业告别野蛮生长阶段。
与此同时,平台经济也触碰到流量天花板。截至2021年6月份,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可谓釜底抽薪。
强监管下,“阵痛”不可避免,但更多的是机遇。展望2022年,平台企业更强调发展质量。不久前,阿里巴巴宣布主动调整收入预期,以期大刀阔斧投资未来,为发展打开新空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阿里巴巴继续围绕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三大战略坚定投入,为集团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未来,互联网企业必须跳出流量红海之争,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平台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所不同,行业内部分化将会明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平台经济前期依靠平台流量带动增长量,后期则靠提效率带动增长量,未来是平台发展的崭新时期,将给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互联互通添活力
寻求高质量发展,“网络孤岛”必须打破。此前,互联网两大国民级应用长期处于隔离状态,淘宝购物不能使用微信支付,微信中也不能分享淘宝链接,而只能分享淘口令。2021年下半年以来,打破互联网上彼此隔绝的呼声越来越高。
工信部于2021年7月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问题也是本次整治行动中的一个重点。2021年9月初,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9月17日各平台要按标准解除对网址链接的屏蔽。
在国家政策扶持及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互联互通已经成为新基础设施实现公平、便捷、普惠的重要抓手。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康表示,找到可行方式拆除壁垒,受益的将是广大用户:消费者可以最小限度地上传各种个人信息,便利地在不同平台之间切换使用不同的服务;小微企业可以整合自身在不同平台的资源,全面统筹生意,降本增效。
当前,平台之间的壁垒正逐步打开,不过解除网址链接屏蔽只是解决互联互通问题迈出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2021年12月,快手与美团宣布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快手开放平台,打通内容场景营销、在线交易及线下履约服务能力,共同为用户创造“一站式”完整消费链路。双方的互联互通,为本地生活行业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增量,有助于实现平台、用户、达人、商家多赢和商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推荐阅读
- 迅销集团|新疆回应“山姆下架新疆产品”:劝相关企业不要割自己肉贴美国脸
- 盲盒|上海制定反垄断、互联网营销算法、盲盒经营活动等新业态合规指引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互联网时代|这5类商品尽量去实体店买,否则坑的还是自己!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封号|亚马逊新CEO上任,中国电商成重点封号对象,企业半年亏损7.4亿
- 互联网企业|2022,中国互联网何去何从?
- 工具|企业微信新版本发布,腾讯产业互联网效率工具实现一体化
- 安全|“网络大流感”ApacheLog4j2漏洞来袭“云上企业”如何应对?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