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 嫦娥五号在月球遨游23天后 , 一批约重40克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 , 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 ,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12月23日 , 国家探月与 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搭载种子交接仪式 。 这批“奔月”的水稻种子来自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航天育种中心) 。 28日 , 采访人员在航天育种中心看到 , 有一些“奔月”水稻种子已经发芽 , 正准备进行后续研究 。
文章图片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左)将搭载种子交付给陈志强(右)主任 。 受访单位供图
“奔月”为了选育新品种
一听到有机会到月球旅行 , 水稻种子们沸腾起来了 。 原来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 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 , 准备搭载上水稻种子们一起去看看 。
不过 , 水稻种子们可是肩负重任 。 我国是首创利用航天技术进行作物诱变育种的国家 。 “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 也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 。 ” 航天育种中心副主任郭涛介绍 , “深空极端环境是诱发变异极为独特的因素 , 理解深空极端环境包含了两个重要科学问题: 生命是怎么启动 , 以及物种如何进化 , 这对于新品种选育非常重要” 。
文章图片
嫦娥五号搭载的种子 。 叶青摄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要求 , 到2030年 , 我国稻谷总产量要增加10%左右 。 郭涛进一步介绍说:“水稻是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模式生物 。选择水稻开展深空搭载研究物种进化 , 不仅有助于理解深空环境的遗传效应 , 且可将所获得的优良变异应用于水稻品种选育 , 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 ”
在此次备受全球关注的揽月征程上 ,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获得了极其珍贵的空间诱变试验载荷资源 。 这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 但谁能被光荣选上呢?“所选的种子特性要与科研目标相匹配 。 ”郭涛表示 , 种子首选应是性能优良、稳定 。
经严格科学的“选秀” , 最终来自航天育种中心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脱颖而出 。 这个种子出自“ 太空世家” , 它的“父亲”华航31号和“母亲”航恢1508都去过太空 , 华航31号是利用空间诱变及现代生物学技术培育出的超级稻 , 而“航聚香丝苗”自身属于香型、多抗、优质、丝苗型水稻新品种 。
作为我国航天育种领域重要的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 航天育种中心自1996年以来先后进行了24次植物空间诱变试验 。 但与之前我国航天育种所搭载的返航 卫星、神舟飞船相比 , 这次有所不同 。 “飞行时间长 , 遭遇了范艾伦辐射带、太阳黑子爆发两大事件 , 且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 。 深空环境更接近真实空间极端环境 , 预期将产生更强烈的遗传效应 , 这有助于我们寻找深空与前期近地轨道间的效应差异 , 为深入研究航天育种变异规律提供重要的实验样本和数据 。 ”郭涛说 。
未来将产出100%原始创新成果
如今 , 搭载嫦娥五号“奔月”归来的种子们静静躺在实验室里 。
【航天育种中心,郭涛,嫦娥五号,新品种|和嫦娥五号一起“上天”的水稻种子发芽了】“搭载只是第一步 。 接下来会通过一系列的自交或者杂交 , 从抗病虫害、耐逆性、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方面 , 培育适合未来需求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 通过给予多元化的水稻品种服务于国家‘种子安全’大战略 。 ”郭涛说 。
国以农为本 , 农以种为先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 。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 , 种业市场规模将近千亿 , 但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 突破种业卡脖子关键问题 , 对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
郭涛表示 , 此次深空空间诱变实验 , 有望帮助人类更深入了解水稻如何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 , 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 , 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 , 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 ,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 , 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
“这次搭载嫦娥五号进行深空空间诱变试验 , 属于100%中国原创 , 将来也将产出100%原始创新的成果 。 ” 航天育种中心主任陈志强认为 , 应对搭载的材料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研究 , 规划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 , 再到应用研究的整链条路线布局 。 他表示 , 希望借此机会 , 实实在在创建、发现一批好的基因和突变体 , 培育一批优质新品种 , 服务国家粮食生产 , 支撑我国粮食安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婉如
推荐阅读
- 地面|全程回顾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 截图|靠抄袭对标苹果?心动黄一孟指责小米新版游戏中心抄袭TapTap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中国|超燃!100秒回顾中国航天2021精彩瞬间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项目|航天长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ECMO系统研发”原理样机联调成功
- 全年|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