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机器人改变社会的起点 , 可能会从出行领域开始 。
1956 年 , 约翰 · 麦卡锡(John McCarthy)曾在达特矛斯会议(Dartmouth Conference)上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像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 。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这一概念在后来被定义为弱人工智能 , 机器不会拥有自主意识 , 但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 , 主动制定决策、采取行动 , 而不仅仅是实施简单的机械性动作 。
目前 , 主流科研普遍集中在弱人工智能上 , 已有不少科技巨头将基于此实现的智能机器人 , 视作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 同时 , 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探索也从未停止 , 不仅有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传统工业机器人 , 还有改善生活体验、与更多种类工具相结合的新探索 。
「机器人」时代已至
仅仅在最近一个月内 , 我们就见到了数例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器人相关新闻 。 其中 , 来自英国公司 Engineered Arts 的人形机器人「Ameca」 , 能展示极度逼真自然的表情和动作 , 像极了拥有真实的生命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而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 , 则利用青蛙的表皮细胞和心肌细胞 , 造出了全球首批活体机器人「Xenobot」 , 形似豆子的它们 , 竟然能够实现自我「繁殖」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而由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衍生公司 Swiss-Mile 生产的四足机器人 , 不仅平衡性极高 , 速度还很快 , 甚至公开与一辆特斯拉 Model 3 飙了回车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可以看出 , 机器人的形态可以有千差万别 , 从满足幻想的人形仿生、到工具或单纯科研用途 , 机器人的成果几乎成为了展示 AI 科技进度的终极载体 。
科技巨头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与探索从未停止 , 其中比较突出的亚马逊与谷歌 , 在发展步调上也比较接近 。
形态|人类,误读机器人形态百年
文章图片

2012 年 , 亚马逊就以 7.75 亿美元现金收购了机器人公司 Kiva Systems , 该公司最初的 DU 1000 机器人具有 1000 磅起重能力 , 用于搬动仓库内装满货物的货架 。 在被收购后 , Kiva 更名为 Amazon Robotics , 产品线至今已覆盖从仓库拣选到末端配送的机器人 。
与亚马逊的工业机器人研发路线不同 , 谷歌同时还布局有仿生机器人 。 到 2013 年底 ,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已收购了波士顿动力、Industrial Perception、Schaf 等 8 家机器人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