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一个“社区团购”却消灭了一个“社区菜场” , 这不是智慧零售的本义 。
苏宁小店
2020年疫情期间 , 上海举办首届“五五购物节” 。 在五、六月份两个月时间里 , 线上参与商家超过52万家、线下超过10万家 , 举办重点活动170余项、特色活动1000余项 , 有力汇聚了人气、商气 , 一定程度上重新构建了城市人、货、场的循环系统 , 为探索智慧零售未来发展带来了些许启示 。
通过上海实践来看 , 智慧零售根本上还是要以满足全人群的消费体验为关键 , 真正引领生活方式变革 , 培育新型消费 。
上海:“倒逼”下的逆袭
这些年来 , 国内超大城市一直在探索零售业转型 , 不少平台、企业、商场都在探索智慧零售、跨界合作等新业态新模式 , 形成了一些局部性亮点 , 但要在整体性上找到合适的路 , 仍任重道远 。 从“点”到“面”的突破 , 既需要时间 , 也需要赋能 。
以上海为例 , 2020年上半年 , 疫情对整个上海的零售业产生巨大冲击 , 从春节旺季开始 , 打乱了整个零售业的发展节奏 。 据统计 ,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1.2% 。 尽管线上消费、在线新经济等蓬勃发展 , 但尚难以填补庞大线下消费和外来消费的停滞 。 三四月份 , 不少商场等商业实体经营压力倍增 , 即使商家打折力度加大 , 效果也相对有限 。
为提升消费市场的发展活力 , 上海早谋划、早部署 , 举办了“五五购物节”以及后续的“六六夜生活节”等活动 , 采用线上平台与线下载体联动的促销方式 , 效果明显 。 不少传统商业街区、商圈整体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 , 零售业回暖趋势明显 。
【活动|智慧零售不是“微改良”】比如 , 南京路步行街携手抖音、喜马拉雅推出“抖申购”“有声南京路”等活动 , 带动客流环比增长1.8倍 。 大数据显示 , 节庆期间 , 全市线下实物消费总额2846亿元 , 环比增长11.6% , 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 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环比增长33.9% , 如新世界大丸百货、第一八佰伴环比分别增长2.1倍和1.4倍 。 特别是不少“阿宅”年轻人在直播平台等引导下 , 重新回到线下实体商业 , 诸多新兴消费得以迅速恢复 。
针对线上线下“全场景” , 苏宁易购也于2020年9月30日推出最新业态“趣逛逛” , 开启了“碎片化逛街”的时代 。 区别于传统门店 , “趣逛逛”整合当下直播销售和主播孵化 , 融入商业实体 , 让消费者实现碎片化逛街的同时 , 带来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 。 它或许将成为苏宁线上线下融合的最优案例 。
事实上 , 单就商品消费而言 , 线上线下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 , 但文体旅商跨界的服务消费活动 , 则更多是促进关系 。 本次节庆期间 , 上海创新推动商业、制造、文化、旅游等行业抱团营销 , 推出一批跨部门合作、跨行业联动的亮点活动 , 促进整体复苏 。 比如 , 文化领域通过“品质生活直播周” , 推介老字号、潮流文创、文旅演艺等 , 带动消费约50亿元;徐汇区推出西岸艺术馆优惠大联展、书醒-阅读的春天、“哈啰徐汇 , 品味海派”骑游等精品活动 , 促进了文旅消费进一步提升 , 在“哈啰徐汇 , 品味海派”骑游活动中 , 骑游者在徐家汇、徐汇衡复、徐汇滨汇17个打卡点 , 通过“线上打卡线下消费”方式点亮徐汇三大文旅主题区域 。 杨浦区先后推出六六夜生活启幕节、深夜食堂节、后备箱游园会、“SFC造节X第三届亲子嘉年华”等活动 , 云集网红创意美食、品质啤酒品牌 , 以及各种手作、游艺店铺等 。 上海首届“六六夜生活节”更是围绕夜购、夜食、夜娱等6大主题推出180项活动 , 夜间消费环比增速超过10% 。
适应大家因为疫情“宅久了想走出来的冲动” , 本次节庆最大特点是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 , 实现了体验消费的共同升级 。 在疫情影响和节庆促进下 , 以前线上买菜、订外卖是年轻人的主流 , 现在社区中的爷叔、阿婆也都会在App上下单了;以前很多老商圈百货都是爷叔、阿婆排队买“熟食”的天下 ,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线上引流走进商圈 , 参与沉浸式商业消费 。 线上零售的服务对象有了拓展 , 线下零售的消费方式实现了升级 。
从本质上来说 , 不同业态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 美好消费体验则是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共同追求 , 也是线上零售实体化赋能和线下零售数字化升级的共同诉求所在 。
8月3日 , 广州 , 智能零售、生鲜科技设备展上生鲜无人设备
发力最后一公里
当年 , 一部《战狼2》电影创造票房奇迹 。 从“50后”“60后”到“90后”“00后” , 各年龄段受众均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触动点” , 由此获得良好观影体验 , 实现口碑传播 。
笔者认为 , 以智慧零售为代表的新型零售业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零售业数字化“微改良” , 而是涵盖了零售业“人”“货”“场”方方面面的整体性重构 。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赋能、渗透 , 深度挖掘用户需求 , 全面提升消费体验 , 引领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城市流通体系的全新变革 , 创造引领性的消费新体验 。
由此来看 , 智慧零售还需要发力最后一公里 , 引领生活方式变革 。
智慧零售难点在于补足最后一公里消费场景的空缺 。 随着小店、便利店、社区店的升级 , 智慧零售需要以更全面的购物渠道、更灵活的配送方式 , 使“人”“货”“场”在零售业的末梢端连接更紧密 。 如今 , 社区门口好吃的“大食堂”、好玩的“便利店”、方便的“菜市场”越来越多 , 他们在整个城市零售业生态中扮演什么角色 , 行业标准、商圈特色如何有机统一 , 成为全新命题 。 政府、平台企业需要共同发力共赢发展 , 否则拓展一个“社区团购”却消灭了一个“社区菜场” , 这不是智慧零售的本义 。
此外 , 消费场景升级 , 难在可持续发展 。 技术改造的高成本影响了智慧零售的持续性 。 智慧零售改造技术投入大 , 让很多零售商望而却步 。 零售业想要实现整体智慧化升级 , 降低技术成本是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 , 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 , 实现智慧零售的场景化、数字化、社交化、智能化 , 并随着消费场景的升级不断更新 。 由此 , 将对城市由点到面的智慧零售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
促进“三联动”
过去几年 , 不同零售业态跨界合作的“新零售”“新物种”不断涌现 , 加快了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 , 如某电商平台采取“电商+互联网家装”“网红+快闪”的新模式 , 拓展渠道产业链布局 , 构筑智慧零售新生态 。
在智慧零售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 , 笔者建议 , 依托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 , 尽快在零售业升级重构上谋求共同突破 。 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联动 , 才能形成更大合力 。
上海“五五购物节”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 产生较大影响力 , 关键在于构筑了一个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元互动、共同发力的消费场域 , 这对上海商业乃至全国商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企业为主体 , 政府作支撑 , 消费者为主力 , 才能合力推动智慧零售实现跨越式发展 。
值得一提的是 , 节庆与品牌联动 , 能够扩大影响力 , 焕新品牌形象 , 取得良好成效 。 “五五购物节”便成功打造了一个以“爱上海、爱购物”为名义 , 具有“上海味、时尚潮、国际范” , 并为广大商家和消费者高度认可的标志性活动IP , 擦亮了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全球性名片 。
超大城市以正确的姿势打开智慧零售 , 构建更强生态 , 加快激活新型消费 , 持续扩大内需 , 是服务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发力点 。 (吕岚琪 作者系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部研究人员)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Apple|法官称苹果零售店搜包和解协议虽不完美,但可继续进行
- 养殖|科创信达冠名!第二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帷幕:推动畜牧行业新升级
- 技术|无锡东亭:智慧创造生活 科技点亮未来
- 娱乐|华为智慧屏迎来“影音娱乐”场景三大升级
- 景区|票付通旅游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加快智慧建设迎接新征程
- 影像|京东零售集团CEO辛利军空降小米“跑进2022”活动直播间为米粉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