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王倩
ID:BMR2004
雷军又一次陷入争议 。
在8月10日小米创立11周年年度演讲中 , 雷军讲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投资故事——他曾经被投资人当成小学生训了一个小时 。 原本是雷军向投资人讲述的一个卖情怀的故事 , 但在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不断发酵 , 让雷军和小米陷入巨大争议 。
同时 , 当晚除了雷军的演讲之外 , 还有新品发布 , 小米MIX4的售价突破新高 。 细心的网友发现 , 在当晚的演讲中 , 备受瞩目的造车故事并未被提及 , 但是多了一个机器狗的产品……
小米又有新故事了吗?
投资故事惹争议
雷军本想借投资人故事卖一个情怀 , 但在经过二次加工之后 , 在互联网上不断发酵 , 使得雷军和小米陷入巨大争议 。
在演讲结束后 , 就有好事的网友表示 , 这个投资者就是马云的妻子张瑛 。 不得已 , 雷军在朋友圈辟谣:“我跟张瑛是朋友 , 昨晚演讲中的投资话题跟她没关系 , 网上传闻都是谣言 。 ”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则以“我们马上报案!”来回应 。
上市以来 , 小米的股价如同过山车 。
在小米上市之初 , 股票发行价为每股17港元 , 但是上市当日即破发 , 随后小米的股价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破发状态 。 2019年9月小米股价创下了每股8.28港元的新低 , 相较于发行价已经“腰斩” 。
彼时 , 小米不得不面临较大的压力 , 通过不断地回购股票 , 试图提振股价 , 但是依然收效甚微 。
直到2020年5月 , 第一季度财报之后 , 小米的股价才开始一路高涨 ,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 从每股10港元涨至今年1月的峰值每股35.9港元 , 市值涨至近9000亿港元 。
今年以来 , 小米股价几经波折 , 最低为每股23.7港元 , 截至8月12日收盘为每股25.45港元 。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认为 , 拿股价下跌时的遭遇向公众卖惨 , 是一个非常不妥的行为 。
在葛甲看来 , 目前小米除了手机、物联网 , 再就是互联网服务 ,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故事 。 虽然小米也在布局互联网流量运营 , 但该业务也并不顶尖 。
在葛甲看来 , 小米希望通过不断地讲新故事去推动市场对小米的评价 , 从消费电子推向互联网公司 , 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值 。 但这个观念并不容易改变 。
梳理小米的财报 , 其手机业务和IOT业务仍然是其营收的大头 , 互联网服务占比较小 。 葛甲说 , 当营收模式不发生根本性改变时 , 市场无法认为它是“互联网公司” 。
能否站稳高端机市场
11周年年度演讲中讲投资人事故惹出的争议 , 甚至盖过雷军所说的 “三年内小米要做全球第一”。
这个背景是 , 在雷军的演讲前夕 , Canalys等第三方研究机构报告显示 ,小米手机2021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达5280万台 , 同比增长83% , 以17%的份额超越苹果 , 首次跃居全球第二 , 排名仅次于三星 。
文章图片
图源:市场调研机构 Canalys公布的2021年全球第二季度手机出货量
全球销量排名第二 , 给了雷军说这句话的底气 。 葛甲认为 , 小米这个出货量第二 , 是吃下了华为的市场 ,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 因此 , 在这个时间点 , 没必要反复去论证这个成功 , 因为这是一个受外部人为因素的推动所造成的 , 这个成功是短暂的 , 并不代表从此一直成功下去 。
三年内小米要做全球第一 , 怎么做?
雷军说 , 要靠高端、靠米粉 。
向高端发力 , 成为这几年小米常谈的话题 。 但公众对高端机的理解 , 与小米自己理解的高端机差异巨大 。
值得注意的是 , 雷军在演讲中说 , “小米手机在刚起步的时候 , 其实我们就是从高端入手 , 小米手机的第一代就是那个时代最高端的智能手机 。 ”
小米手机第一代是小米1S , 2011年8月发布 , 售价为1999元 。 小米1S定位是智能手机 , 有着“年轻人第一款手机”之称 , “为发烧而生 。 ”但是在当时的市场上 , 并非只有小米这款手机 , 其中最为成熟的是苹果4 。
小米1S的发布时间比苹果4S的发布时间早了两个月 。 2011年10月 , 苹果4S发布 , 而在此之前 , 苹果4已经是当时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顶流 , 售价为4999元 , 且已经牢牢站稳了高端智能机市场 。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 从小米1S发布开始 , 小米就一直走“性价比”路线 , 从2019年小米独立出Redmi系列开始 , 可以看作小米撕掉“性价比”标签的开始 。 小米10是小米向高端发力的标志 。 雷军说 , 小米10让小米高端之路首战告捷 , 小米10系列原计划卖200万台 , 截至8月10日卖了577万台 。
曾经在小米上市之后的首个财务电话分析会议上 , 彼时的CFO周受资称 , 小米目前已经站稳高端手机市场 , 在2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上小米已经占了31% 。
从这番描述中可以理解的是 , 小米将2000元以上的机型定义为高端机 。 随后周受资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 , 小米对高端机的定义是配置高端 ,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价格的上升 。
在葛甲看来 , 苹果有自己独特的系统 , 三星有手机全产业链 , 华为有自己的麒麟海思芯片 。 葛甲认为 , 小米屏幕不是自己的、芯片不是自己的 , 系统使用的是安卓再开发的 , 如果一旦这些东西被断供 , 就会被卡住脖子 。
葛甲认为 , 站稳高端机市场 , 不是单纯依靠堆料、堆科技 , 需要有自己的原创技术 。 “三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技术是自己的 , 它虽然也使用高通骁龙芯片 , 但也有自己的猎户座芯片 ,如果高通不与三星合作 , 那么三星自己的猎户座芯片也可以直接顶上 。 ”
2020年小米年报显示 , 小米的研发投入为93亿元 , 但是小米2020年营收达人民币2459亿元 , 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3.8% 。 要知道在2020年年初 , 小米曾承诺研发“超百亿元” 。
一个对比是 , 2020年小米的销售及推广开支由上年度的104亿元增加40.1%至145亿元 , 其中宣传与广告开支的增幅更是高达63.2% 。 而同期的研发投入 , 只是从2019年的75亿元增加至93亿元 。
小米的研发投入远远不及营销投入 , 这还是在近两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的背景下 。
如果将小米的研发投入和三星、华为、苹果做一下对比 , 则高下立见 。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 , 在2019年第三财季财报中 , 苹果的研发支出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 , 约占营收的7.9%;2019年 , 华为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 , 占全年销售收入15.3%;2019年 , 三星研发支出首次突破2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0亿元) , 而2019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为75亿元 。
“在高端机市场中 , 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 或者拥有屏幕技术 , 或者拥有模组技术 , 或者拥有射频技术 , 或者拥有CPU芯片技术 , 等等 , 但从目前来看 , 小米并没有值得骄傲的技术 。 ”葛甲强调 。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 , 小米高端机市场的竞争对手一直都在 。 三星在8月11日的全球新品发布会上 , 发布了可量产的折叠屏手机 。 不得不说的是 , 在屏幕领域 , 三星一直用自己的技术和生态来引领手机界的潮流 。
值得注意的是 , Canalys此前公布的全球、亚太十大畅销机型排行名单中 , 小米旗下的Redmi 9A和Redmi 9两款机型均有上榜 , 且Redmi 9A在亚太市场上的销量远高于iPhone 11、三星Galaxy A12和华为Mate40Pro , 这也就意味着小米的海外市场依然以中低端机型来走量 。
所以 , 小米向高端机转型变得越来越迫切 。 但高端机并非简单的加量加价就可以站稳“高端机”市场 。
造车故事去了哪儿?
一个细节是 , 在当晚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和发布会中 , 雷军对造车只字未提 。
那么小米的造车进展到哪一步了?《商学院》采访人员就相关问题向小米方面发去采访函 , 但是截止到发稿 , 并未收到回应 。
新能源+互联网让造车行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 , 谁都想从这里面分得一杯羹 , 缺乏新故事的小米也不例外 。
造车的确能推高公司的市值 。 蔚来资本前管理合伙人 , 罗兰贝格前全球合伙人 , 汽车及私募业务负责人张君毅表示 , 在造车领域 , 十几年的公司都算年轻公司 , 更何况成立才几年的公司 。 在他看来 , 资本之所以看好造车 , 是看好其发展前景 。 “在新势力造车中 , 资本看中的并非仅仅是车辆本身 , 还有用在车辆身上的软件 , 是企业能够赋予这辆车多少能力 , 企业卖多少辆车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用户能够通过这辆车所产生的价值 。 ”
但是小米这辆车怎么造 , 至今没有明确的方案 。 从小米公布的招聘信息来看 , 从6月中旬到8月初 , 小米集团发出的与汽车相关的岗位数以百计 , 大到汽车底盘、整车架构 , 小到空调、内饰 , 可谓汽车产业一条龙 。
从小米公布造车以来 , 雷军便马不停蹄地去拜访长安、宁德时代、比亚迪、上汽等企业 , 根据媒体报道的消息看 , 雷军甚至在造车的关键岗位亲自把关 。
即便如此 , 小米造车依然没有明确的方案 。 到底是与他人合作 , 还是自己造整车 , 在葛甲看来 , 小米在失去先发优势的背景下 , 再造车需要烧掉的成本代价是极其昂贵的 。
葛甲认为 , 在造车新势力中 , 特斯拉、理想、蔚来、小鹏占据先发优势的背景下 , 在造车行业已经形成了竞争 ,在产业链端的议价能力就变得被动 , 如果说当初蔚来烧掉200亿就把车造出来 , 后续进场造车的企业可能要花几倍的代价才能将车造出来 。
葛甲说 , 小米造车无非是三种模式:1.完全自营造整车;2.与他人合作;3.与华为相似只做其中一部分 。 他认为 , 这三种模式都已经不具有先发优势 , 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付出巨大成本代价 。
【雷军|雷军"卖情怀"引争议,小米"意外"的高端收获和"消失"的汽车故事】小米这辆车怎么造 , 何时才能造出来 , 还需且走且看 。
推荐阅读
- 耳机|饿了么内测“智能头盔”,外卖小哥送餐能更安全吗?
- 实力比|小米12对标苹果遭嘲讽?雷军:国产手机的实力比想象中强,有和苹果比较的勇气
- IT|新能源汽车年底卖爆 展车都被抢购 咋回事?
- 底仓|联想 YOGA M5 无线鼠标开卖:金属上盖 / USB-C 充电,首发 99 元
- 雷军|和雷军一起开箱,领取小米12「专属指南」
- 设备|雷军亲自演示 MIUI 13“小米妙享中心”:一拖流转媒体内容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手机|1千亿让小米超越苹果?别被雷军的障眼法,忽悠了
- 尺寸|小米 12 / Pro 手机 3699 元起,雷军谈“双尺寸双旗舰”如何选择
- 通信技术|万兆四频36天线 网件开卖2万元路由器 首发价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