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叶叔华|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叔华——坚持不懈 追赶前沿】“办一件事 , 只有40%的把握 , 停在那不动 , 就会慢慢变成零;如果积极争取 , 可以变成60%、70% , 最后做成 。 ”
——叶叔华
“天文台只招一个男的 。 ”1950年 , 当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 , 从香港到南京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时 , 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她吃了“闭门羹” 。 她当即给时任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 , 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 。 正是这封信打动了台长 , 她由此到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
精密测量需要用到世界时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徐家汇观象台承担起建立我国时间基准的任务 。 当时 , 我国天文授时精度不够 , 测绘部门有专家直言不讳:“不用你们的结果还好 , 用了你们的结果 , 反而把我们的工作都搞坏了 。 ”
这些批评 , 叶叔华听在耳里 , 记在心里 。
1958年起 , 徐家汇观象台着手筹建世界时综合系统 , 叶叔华勇挑重担 , 经过大量严谨试验分析 , 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观测台站相对较少、观测仪器不够稳定等特点的数据计算处理方法 。 此后 , 全国各地天文台陆续加入这项工作 , 有了处理数据的新方法 , 观测仪器也不断增多 , 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越来越完善 。 1964年起 , 我国世界时测量精度便跃居世界第二 , 此后一直保持国际领先 。
20世纪70年代初 , 叶叔华通过了解国外同行研究动态发现 ,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和激光测距等空间技术能将测量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 , 她感到再墨守成规又要落后 。
经过长期科技攻关 , 1986年 , 叶叔华带领上海天文台完成了“关于发展中国VLBI网的建议书” , 规划了中国VLBI网的概貌 。 1987年 , 25米射电望远镜建成 。 自此 , 我国天文界赶上了从经典观测转向空间观测的潮流 。
1993年初 , 中科院数理学部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合组织了征集“中国天文学九十年代大型科学项目”提案 , 虽然叶叔华提出的建设“65米全波段射电望远镜”的建议没能入选 , 但这一设想一直萦绕在她心头 。 2008年1月 , 叶叔华提出建设65米射电望远镜的必要 , 争取到立项支持 。
如今 , 这台被命名为“天马”的65米射电望远镜 , 在我国探月和探火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还让我国天文学家拥有了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
“办一件事 , 只有40%的把握 , 停在那不动 , 就会慢慢变成零;如果积极争取 , 可以变成60%、70% , 最后做成 。 ”叶叔华如是谈起科研心得 。 年逾九旬的她 , 而今依然坚持每天工作 , 仍然在构想——在距离地球9000公里外的太空 , 建两个口径30米的射电望远镜 。 (采访人员 喻思南)
《人民日报》(2021年08月12日 第13版)
责编:张婧妍
推荐阅读
- 行星|天文学家发现迄今规模最大的一组星际行星
- 叶叔华|95岁天文学家叶叔华:我已将“玻璃天花板”冲到最高
- 天文|有点意思 第九行星可能是一个黑洞?天文学家正计划探测
- 寻找|天文泰斗叶叔华谈“世界巨眼” 中国聚力寻找宇宙第一缕光
- 叶叔华|天文学泰斗叶叔华:宇宙这么大,难道会是只属于人类的吗
- 天文|离我们如此之近,仅1000光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潜藏的黑洞
- 外行星|天文学家新发现,有望首次观测到银河系外行星
- 叶叔华|天文学泰斗叶叔华等数十位中国院士将参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社交|Facebook总部著名的竖拇指门牌已被Meta取代
- 天文|天文学家发现潜在的宜居系外行星,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