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瞄准“新赛道” 成都如何谋定AI棋局?

从专项政策到创新发展试验区 , 再到创新应用先导区 ,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成都“新赛道” 。 7月23日 , 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 , “新赛道”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高频词 。
在成都看来 , 在技术革命加快演进、城市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背景下 , 这些产业和领域已成为后发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关键变量 , “要坚持以布局新赛道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 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加快新赛道布局、新赛手培育、新赛场建设 , 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 ”
同样在全会上 , 成都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小斌透露 ,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 成都将围绕未来前沿技术 , 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量子互联、合成生物等15个新赛道进行战略布局 。
人工智能 , 正是“新赛道”之一 。 那么 , 成都如何谋定棋局?
“新赛道”里的新动能
总量突破48万家
新经济企业成“生力军”
从成都天府广场一路南下10多公里 , 位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在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等产业 , 一系列“新赛道”趋势明显的创新创业项目正加速集聚 。 新川创新科技园的AI创新中心 , 是西部首个以“人工智能+5G”为概念的产业园区 , 已成为观察成都AI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
园区内聚集了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南区中心、工业信息安全(四川)创新中心、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与保障创新中心、亚马逊云科技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 产业链条正在完善 。
新兴技术企业在这里“抢滩登陆” , 掀起创新创业浪潮 。 缘由之一 , 是成都人工智能的机遇无限 。
早在2020年 ,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财政局就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 , 其中 , 对推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推动产业基础的培育 , 同时 , 有关产业能级和产业生态的培育也有明确支持 。 比如 , 对产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型企业孵化 , 成都最高给予2亿元支持 。
在成都高新区 , “一核一区六园”人工智能产业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 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以创新设施为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动力驱动核 , 在菁蓉汇创孵社区以创业孵化为重点建设人工智能活力辐射区 , 在天府软件园聚焦“AI+大数据”、瞪羚谷聚焦“AI+文创”、天府生命科技园聚焦“AI+医疗”、金融城聚焦“AI+金融”、环电子科大科创园聚焦“AI+电子信息制造”、未来科技城聚焦“AI+航空航天”建设6个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业园 。
在成都瞄准“新赛道”的进程中 , 大量的存量科技企业和增量科技企业 , 尤其是新经济企业成为冲刺这条道路的“生力军” 。 从一组权威统计数据中 , 可以窥见成都这座城市在走向未来之路的过程中 , 市场主体冲刺“新赛道”的无限可能 。 截至目前 , 成都市场主体总量达313万户;今年上半年 ,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0.8万户 , 其中 , 新登记企业16.2万户 , 同比增长27.4%;全市新登记新经济企业增长43.9% , 全市新经济企业总量突破48万家 。
“新赛道”上的新目标
力争2022年人工智能
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
“新赛道”如何布局?丁小斌用了两个关键词 , “要靠企业和人才 。 ”
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 AI能够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诸环节 , 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 , 促进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 , 重塑城市经济结构 。
通过AI技术赋能 , 企业创新应用场景打造 , 一方面可以及时展示自身创新技术 , 另一方面可以在技术应用中不断优化提升 , 锤炼成真正的“硬核”科技产品 。 比如 , 成都对标的城市——上海 , 张江人工智能岛上的一系列前沿科技应用场景不断完善 , AI“黑科技”在各大应用场景中实现落地 , 人工智能生态圈持续扩大 , 产业规模也在壮大 。 AI , 已成为上海追逐前沿技术 , 打破“卡脖子”现状 ,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出牌”手段之一 。
而在成都 , AI实践优势明显 , 成都已享受到国家“两区叠加”利好政策加持 。 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底 , 成都拥有55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 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建链强链补链”态势凸显 , “多点发力”、“多点开花”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
去年3月 , 成都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今年年初 , 成都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方面 , 成都市的谋略是依托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区;在成都科学城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设施集聚区;在“中国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青白江欧洲产业城”等区域打造10个以上“AI+”融合应用重点园区 。
通过“一核一区多园”的人工智能发展空间载体 , 成都目标清晰 , 力争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叶燕
【人工智能|瞄准“新赛道” 成都如何谋定AI棋局?】实习采访人员 宋嘉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