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原创AI虚拟学生“华智冰”诞生后很快走红 , 这名美丽而聪慧的学霸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与议论 。 这背后 , 其实包含了很多研发机构的投入与思考 。
日前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作为“华智冰”研发者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CEO和CTO 。 因为“华智冰”的诞生 , 这家公司更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黑马公司 。
文章图片
智谱CEO王绍兰 。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文章图片
智谱CTO张鹏 。
以下是澎湃新闻与智谱CEO王绍兰、CTO张鹏对话的内容:
“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
澎湃新闻:“华智冰”的研发耗资多少?培养“华智冰”预计还需要多少投入?
张鹏:“华智冰”美貌和才华兼备 , 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于美的追求 , 对于新鲜事物的热爱 。 它背后所展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则是引发公众和业界激烈讨论的核心 。 对于企业 , 人工智能尖端前沿技术的研发 , 目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找市场、找应用场景 , 简而言之就是商业化变现 。 人工智能从技术研发到市场落地的过程 , 要求会增加 , 周期会缩短 , 否则企业承受不了这么高的成本 。 技术还是要比市场更领先 , 然后再反哺市场 , 这是良性的发展 。
如果算上背后超大规模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悟道”的话 , “华智冰”的研发其实耗资就会非常大 。 光是利用资源去训练这样一个模型 , 可能都是在千万级别以上的投入 , 硬件、软件还有人员的投入都是在千万级别以上 。 像GPT-3(生成型已训练变换模型3) , 训练一次的成本是460万美元 。 “华智冰”背后的“悟道”模型加上本身研发等 , 可能也差不多这样的量级 。 我相信未来还会持续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 毕竟“华智冰”所代表的尖端前沿的技术 , 是大家公认非常有前途的核心技术 , 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是非常有必要 , 也是有价值的 。
澎湃新闻:刚才提及的超大规模人工智能预训练模型“悟道”是做什么?
王绍兰:预训练大模型是认知智能双轮驱动的数据驱动部分 。 “华智冰”大脑的认知模型是“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 , “悟道”在打造数据驱动的大模型 , 仿照人的学习过程 , 大量的自然语言、图片等多模态数据用来训练大模型;之后通过以知识图谱技术为核心的知识驱动系统 , 以及逻辑推理计算引擎以任务为导向让“华智冰”的能力发挥出来 , 让它像人一样有思考的能力 。
澎湃新闻:智谱已从“悟道1.0”走向“悟道2.0”模型 , 请问这两者最大的差别是什么?贵公司对“悟道3.0”有什么设想吗?未来的研发重点是什么?
张鹏:1.0也好 , 2.0也好 , 它是不断在做知识的融入 , 数据的增加 , 模型的规模扩大 , 能力的提升 , 应用场景拓展 , 3.0会相较于现有的版本再上一个台阶 。 更重要的是 , 关注它的成长性 , 我们还是希望人工智能这样的虚拟载体 , 能真的像人一样去学习 。
人类智能的核心之一就在于学习 。 现在的普通的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 , 就是把大量数据通过算法进行训练 , 它训练出来的模型 , 就不能变了 。 如果应用场景变化的话 , 又得回炉使用新场景的数据再训练一遍 。
人不是这样的 , 人学到了基础知识之后 , 会去考试、跟人交流、去各种场景下应用这些知识 , 再接受新的反馈 , 不断地学习 。
对于机器来讲 , “悟道”正在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 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 让它有像人一样的自我更新和学习能力 。 有了这种能力后 , 再进一步实现思考的能力 , 我们未来的目标 , 就是围绕这样的方向去设计的 。
“智能产业规模将会超过互联网产业”
澎湃新闻:智谱拥有清华的学术背景 , 请问对公司的发展和路径规划起到了哪些作用?如何平衡学术与商业?
王绍兰:智谱源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 , 得益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 , 2019年成立 。
这也使得我们能够“两条腿走路” , 一是脚踏实地做好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二是做好人工智能场景赋能 , 为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客户服务 。
我们有成系列的科技情报大数据PaaS和SaaS服务 , 比如论文/专家检索、人才画像、企业画像、人才评价、企业科技竞调、论文解读、产业链和创新链分析、科技趋势分析等;
还有知识图谱工具PaaS, 比如500万节点的K12(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教育所有学科知识点图谱、COVID(冠状病毒病)知识图谱等服务;以及基于预训练大模型的PaaS , 例如万亿参数超大规模中英图混合预训练模型、万亿参数预训练模型问答系统等 。
上面这些服务已经有大量的用户群 , 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 。 例如在科技情报领域 , 有近千家科技期刊的编辑部都在使用我们的SaaS服务 , 帮助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评审稿效率;地方政府使用我们的科技人才服务,帮助加速双招双引、产业链和创新链建设工作;我们的服务帮助企业人才引进、科研合作、竞争分析、以及科技前沿订阅;还有认知智能的典型应用包括智慧问答、政策咨询 , 以及手语服务 。
澎湃新闻:人工智能如何商业化 , 它的市场机会在哪?
王绍兰: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很明确 , 要让机器像人一样去思考 , 这是基于现在市场的需求 , 和对未来方向的判断 。 人工智能行业的特点是技术先行 , 首先要有新技术 , 之后赋能产业 。 下一代人工智能是认知智能 , 它所能赋能的市场领域将会远超过上一个感知智能时代 。 年初投资界的网红方舟资本预测 , 未来智能产业规模将会超过互联网产业 。 这是很有可能的 。 有些技术机构在5到10年后 , 将会成长为巨兽 。 认知智能具有的文本理解能力、总结能力、逻辑和推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之前的人工智能不具备的 , 或者是指标上达不到的 。 所以认知智能比如智能问答、智能助手、创作辅助、数字人等将会赋能数字金融、教育数字化、游戏和生活等领域和场景 , 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和空间 。
【模型|“华智冰”研发背后:未来智能产业规模或会超过互联网产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四平|智慧城市“奥斯卡”揭晓!祝贺柯桥客户荣获2021世界智慧城市治理大奖
- |南安市司法局“加减乘除” 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