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北京日报客户端6月22日消息 , 是无趣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 但是这位诗人一定没有想到 , 100多年后的今天 , 各种极端“天气”的奇异程度早已超乎人们想象 , 因为它们已经不局限于地球上的天气 。
很多读者会好奇 , 包括火星在内的外星球上 , 都是什么样的景象 , 都有哪些千奇百怪的外星“天气”?形成原因又是什么?今天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空间光电与重大科研设施”团队情报咨询师郭世杰 , 和读者做些详细介绍 。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文章图片

木星风暴想象图
类地行星:火星大气稀薄却有沙尘暴
问:能否介绍一下太阳系行星中类地行星的“天气”情况?
答: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近几十年 , 我们得以发射航天器实地探测其他星球的天气状况 , 以及将天气的成因同行星的起源和演化相互联系起来 , 从基础物理的层面上 , 去理解不同星球上千奇百怪的环境 。 不仅如此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几千颗系外行星(即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不断被发现 , 关于行星和行星大气的观测数据爆炸式增长 , 人类对外星天气的认知也在短短几十年间不断刷新和丰富 。 可以说 , “外星天气”这一主题真正迎来了有实质性数据支撑、可以进行客观分析和验证的大发展时期 。 并且 , 人类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踏上外星土地 , 实地去感受“外星天气” 。
一颗星球上的天气表现如何 , 取决于这颗星球本身的成分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 。 它们距离太阳近 , 体积和质量都较小 , 平均密度较大 , 表面温度较高 , 大小与地球差不多 , 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
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本身质量小 , 因此无法提供足够强的万有引力“留住”大气 , 此外又接受太阳风的近距离“吹拂” , 所以其大气层极其稀薄 , 不可能产生地球上的常见天气现象;又正因为缺乏大气层的“保温效果” , 所以水星上的温度变化十分剧烈 , 夜间和白天的赤道温度可以从-170℃上升到430℃左右 。
距离太阳第二近的金星大气非常浓密 , 其中有超过96%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 导致金星的温室效应十分严重 , 地表温度达460℃以上 。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文章图片

金星表面想象图
距离太阳第四近的火星(地球是第三近的行星)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 但其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非常“扁”的椭圆 , 使其在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达到约160℃ 。 此外 , 火星比地球更小 , 没有海洋作为温度调节器 , 冬季温度可达-133℃ , 夏季温度可达27℃ 。
火星的磁场仅来源于其表面磁化的地壳 , 所以非常微弱 , 无法阻挡太阳风不断地侵蚀其表面大气 。 现在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 , 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 , 大气密度不到地球的1% 。
虽然火星大气稀薄 , 但丝毫不平静 。 火星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 , 经常形成席卷整个火星、持续数周的大规模沙尘暴 。
从“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出 , 火星的天空看上去有些接近地球上严重沙尘暴时的天空景象 , 另外还略带了一些与火星土壤颜色相近的暗红色调 。 另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 , 天问一号实施火星着陆时 , 火星的天气状况较好 , 没有出现沙尘暴等情况 , 可谓“天遂人愿” 。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文章图片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火星影像图
气态巨行星:木星上也有雷击闪电
问:太阳系行星中气态巨行星的“天气”情况又是怎样?
答:从火星轨道向外 , 依次是木星、土星 , 这两颗行星均属于“气态巨行星” , 体积是地球的700倍以上 , 万有引力也远比地球大 , 主要成分都是氢元素 。 因为缺乏固体地表提供“摩擦减速作用” , 作为气态行星又有密度低、自转速度快、具有流体可变性等特点 , 这两颗星球上的风暴尺度之大、速度之快均超过人们想象 , 著名的木星“大红斑”就是尺度足够容纳两个地球的超级大风暴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地球上常用的气象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这种星球上的天气现象了 。
据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物理高级讲师伊恩·惠塔克介绍 , 1979年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掠木星时曾观测到这颗遥远星球上的闪电 , 人们当时认为这种闪电跟地球上的闪电没有区别 。 但是后来在2016年 , 美国“朱诺”号木星探测任务对木星闪电风暴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 , 推翻了这种认识 。 根据“朱诺”任务团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学术论文 , 木星上的闪电在木星极区分布最多 , 赤道附近几乎没有 , 而这与地球恰恰相反 , 这是因为地球赤道陆地上空是吸收太阳光照和热量最快、最容易形成空气强对流和大气不稳定性的地方;木星比地球离太阳远得多 , 而且来自木星内部的热量对大气的稳定性也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 导致大部分大气对流和湍流都发生在木星极区 。 此外 , 木星上的闪电电荷的累积过程不是在水滴和水冰中发生的 , 而是在氨-水混合冰冻的“雪球”中产生的 。 木星大气中还存在与地球上类似的“瞬态发光事件” , 包括由电离层快速向下发展的“红色精灵”、由闪电激发的低电离层区域的圆环状放电“淘气精灵”等 。
伊恩·惠塔克还提到 , 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可能会下“甲烷雨” 。 这是因为土卫六拥有氮气含量超过96%的大气层 , 且其地表拥有大量甲烷和乙烷等烃类混合物 。 由于土卫六地表温度接近零下180℃ , 这些烃类能够以液态存在 , 使土卫六上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循环 , 从河流、湖泊甚至海洋 , 到“兴云致雨”的过程 , 只不过这些液体的成分不是水 , 而且土卫六的火山活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由于土卫六的引力仅与月球相当 , 大气密度又比地球大 , 因此土卫六上的“雨滴”更大 , 据推测其尺寸在1厘米左右 , 下降速度则是地球雨滴的五分之一 , 估计看上去就像是放慢动作的电影场景一样 。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文章图片

土卫六“甲烷雨”想象图
冰态巨行星:大气成分复杂也能产生风暴
问:那么 , 太阳系行星中冰态巨行星的“天气”有怎样的特点?
答:从土星轨道再向外 , 天王星、海王星属于体积介于“类地行星”和“类木巨行星”之间的“冰态巨行星” , 它们被人类了解得就更少了 。 目前能够推测的是 , 它们的大气外层大部分是氢气 , 向内则是由水、氨、甲烷、硫化氢等组成的混合物 , 大气之下也没有像地球表面一样的岩石地壳 , 而是一种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稠密且导电的流体 。
最新研究表明 , 这种冰巨星内部甚至不一定有明确的分界线 , 而是可能由外到内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 , 逐渐从气态过渡到气液混合的行星地幔和地核 。 虽然距离太阳已经十分遥远 , 但是在自身内部热源的驱动下 , 这两颗冰巨星的大气依然会发生显著的流动 , 从而产生风暴——当然这种风暴是人类难以亲身体会的 , 因为我们到了这种星球上甚至可能找不到一个可以“脚踏实地”的表面 。
系外行星:特别星球夜晚会下“铁雨”
问: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很多太阳系外行星 , 对它们的“天气”情况人类有多少了解?
答:从太阳系向外遥望 , 人类已经利用地基天文台和在太空中的望远镜确认了超过4000颗系外行星的存在 , 这些行星的质量、轨道、种类分布也都千差万别 。 其中 , 2013年发现的一颗系外行星WASP-76b属于“热木星”(即星球结构与木星接近 , 但运行轨道很靠近恒星的气体巨行星) 。 它的半径接近木星两倍 , 受到恒星的潮汐锁定作用(月球也是被地球引力潮汐锁定) , 因此有一侧是永远面向恒星的“白昼面” , 另一侧是“黑夜面” 。 白昼一侧的表面温度在2000℃以上 , 铁在这种温度下会融化和蒸发 , 而WASP-76b上刚好也有铁元素 。 这就导致WASP-76b上可能会下“铁雨”:铁在白昼一侧气化并在大气中上升 , 运动到黑夜一侧后冷却凝结成液体然后下落 , 就像雨滴一般 。 这是目前人们有确切的证据来推测会下“铁雨”的唯一一颗行星 。
地球:天气得天独厚

大气|“祝融”号火星照来了,外星天气如何?专家详细解答
文章图片

问:我们介绍了这么多外星“天气” , 回过头来看 , 地球天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
答:值得强调的是 , 像地球这样“幸运”的星球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独一无二的:
她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 , 既不会被“冰冻”也不会被“烤焦” , 因此既能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又能使复杂的化学结构不会因高温而遭到破坏;
她的大气层既不像水星那样稀薄 , 也不像金星那样浓密 , 因此既能为地表提供保温效果 , 又不至于热到使液态水全部被蒸发;
她的地质活动既不像火星那样死寂 , 又不像冰巨星和气态巨星那样流动性太强 , 因此既能产生地磁场充当生命的“辐射屏蔽保护伞” , 又不会像“原行星”时期那样每天岩浆遍地、地动星沉;
她的自转倾角和公转轨道也都恰到好处 , 使得地球表面有日夜切换、风调雨顺、四季分明;
她周围还有卫星(月球)和大行星(木星和土星)充当吸引小行星/彗星撞击的“盾牌” , 使自己不至于经常遇上能让恐龙灭绝的那种天体碰撞事故 。
即使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 , 生命在地球上出现后 , 也还是经过了38亿年的漫长岁月 , 才出现了能够理解地球和宇宙历史的智慧生命 。
(原题为《“祝融”号火星照来了 , 看看外星天气怎么样》)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