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4月1日讯 老马 长期在太空中和极端耐力游泳二者之间有何共同之处呢:答案是两者都能引起心脏缩小 。
本文图片
人类心脏有固定规格
【中国游泳|英媒:谁的心脏惊人地缩小了 来自太空长时间逗留和极限耐力游泳参加者】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 这是研究人员在比较了宇航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和横渡大西洋的第一位马拉松游泳健将贝诺·莱考特(Beno?t Lecomte)的心脏后得出的结论 。
由于没有了地球引力给心脏带来的负荷 , 导致心脏萎缩 。 在这两种情况下 , 运动都不足以阻止心脏出现这种变化 。
该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内科教授莱文博士(Dr Benjamin Levine)领导 , 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上 。
该研究对太空长期旅程意义深远 , 例如 ,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几十年对火星的探索计划 。
莱文教授对BBC科学事务编辑保罗·林孔(Paul Rincon) 表示 , 在他们多年的研究中所了解到的一件事就是心脏非常有可塑性 , “心脏能适应所承受的负荷” 。
莱文教授说 , 在太空飞行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情况是 , 心脏不再需要对抗引力把血液往上输送 。
斯考特·凯利(Scott Kelly)为了让科学家研究太空长途飞行队人体的影响 , 在国际太空站(ISS)呆了340天 。
2018年6月5日 , 莱考特在横渡大西洋之后又开始畅游太平洋 。
在接下来的159天当中 , 他游了2821公里 , 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
如此长时间游泳也会改变引力对心脏的负荷 , 因为游泳时人体保持水平状态 , 而不是垂直 。
莱考特每天平均游泳5.8个小时 , 每晚睡眠8小时 , 这意味着他每天有9至17个小时处于俯卧状态 。
科学家们有时会借用卧床休息研究来模拟太空飞行 , 因为身体平躺消除了从头到脚的陡度造成的心脏负担 。
但莱文教授表示 , 身体长时间在水中保持水平实际上是模拟太空飞行的更好模式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