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180多岁的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向初创企业开放创新朋友圈

偌大的会场里坐得满满当当 , 前排就坐着来自施耐德电气、亚马逊云科技、中科创达、亚信安全、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 , 工信部国合中心代表也通过视频连线参与 。 他们是当天的考官 , 随后 , 10家创新技术企业陆续登台 , 展示了关键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排程、无人控制系统、工厂数字化碳管理等制造业场景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
经过半年多的创赢计划营培训、场景探访与联合方案开发 , 这场答辩相当于初创型企业在孵化平台的“毕业典礼” , 是其与工业巨头联手开赴绿色智能制造市场的起点 , 也是国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缩影 。
曾几何时 , 大企业的封闭式创新大行其道:这一理念认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全过程强有力的控制 , 企业必须自行研发技术并生产、销售产品 , 提供售后服务、财务支持 。 该思路用封闭的资金供给和有限的内部研发力量确保技术的保密和垄断 , 曾声名显赫的GE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杜邦实验室等企业实验室都是典型 。 但随着市场整体创新速度加快 , 下游应用市场越来越精细化和个性化 , 大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成为潮流 。
“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拥有全部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 , 包括我们在内 。 ”在前述近日举行的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上海总决赛现场 , 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对澎湃新闻等媒体说道 。 该公司拥有180多年历史 ,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集团之一 。 伴随工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分化 , 开放的创新平台已成为巨头们保持“大象起舞”能力和强化市场地位的重要补充 。
技术|180多岁的工业巨头施耐德电气,向初创企业开放创新朋友圈
文章图片

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上海总决赛现场
庞邢健表示 , 初创企业加入大企业的创新阵营 , 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 “并不意味着小企业会失去自己的优势和主权 。 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 助推初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 , 促进施耐德电气在整体解决方案上的完整性 。 ”
工业领域的细分场景庞杂、细碎 , 老牌工业集团的强项在于全球化的研发实力 , 经过数十年并购、分拆、重组积累起来的覆盖广泛终端市场、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组合 , 以及市场、渠道和品牌优势 。 初创企业则对长期聚焦的某些细分领域技术有更深入的洞察、快速迭代、整体更灵活 , 但在市场开拓、战略制定上经验不足 。 大小企业间合纵连横、嵌入式合作 , 才能打通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
为此 , 施耐德电气从2020年开始举办“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 , 每年面向中小企业发布具有挑战性、贴合市场热点的应用场景 , 对报名企业层层选拔后进入加速营 。 2021年3月 , 第二届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启动 。 创赢计划的每个联创团队 , 由施耐德电气内部员工组成的联创小组 , 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家导师 , 两家联创合作伙伴的创业公司以及参与联合创新的客户相关人员组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