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 , 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 , 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
春秋战国时期 , 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 , 奢侈之风盛行 , 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 , 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
【曾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 , 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 , 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 , 不止如此 , 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
有一次 , 晏婴正要吃午饭 , 齐景公派人来见他 , 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 , 请来人共进午餐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 , 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 。不料晏婴不肯收下 , 景公派人送了三次 , 他还是执意不收 。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 , 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 , 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 , 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 , 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 , 下对不起百姓 , 聪明人是不会干的 。所以 , 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
晏婴平时上朝 , 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 , 有时甚至步行 。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 , 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 , 又被晏婴拒绝了 。景公不高兴了 , 便问他为何不收 。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 , 我深感责任重大 。平时 , 我反对奢侈浪费 , 要求他们节衣缩食 。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 , 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 , 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 。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 , 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
晏婴的相府地处闹市 , 且阴暗狭窄 , 景公提出为他修造僻静宽敞的新宅院 , 也被晏婴婉拒 。不过 , 齐景公不死心 , 趁晏婴出使他国之时 , 为他新建了一处豪宅 。晏婴回国后 , 马上就从新相府搬回了原来的住处 , 并将新相府加以改造 , 分配给了原来住在那儿的人 。到了晚年 , 晏婴不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赏赐 , 还向齐景公提出将原来赐他的封地退回去 。
三国田豫
赏绢五百匹不留一匹在自家
三国时期 , 也有这么一位清官 , 刘备曾叹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他就是魏国大将军田豫 。
田豫清廉节俭 , 君王赏赐给他的东西 , 常常分送给将士们 。正始元年 , 朝廷拜田豫为持节护匈奴中郎将 , 加封为振威将军 , 兼任并州刺史 。边陲许多部落听到他的威名 , 纷纷前去拜见田豫 , 并送上牛马等礼物 , 每次田豫都记录在册并送入官仓 , 从不拿到家里去 , 所以他家非常清贫 。
据《三国志注》记载 , 某部落的使节认为牛马等都太显眼了 , 不如送黄金 , 就秘密地藏了三十斤黄金 , 对田豫说:“希望您能屏退左右侍从 , 我有话想和您说 。”田豫让身边的人回避 , 部落来使跪下说:“我们看到您十分清贫 , 所以送您一些牛马 , 但您却把它们交给了官府 , 今天秘密地送些黄金给您 , 可以作为您家中的财产 。”田豫暗想 , 如果当面拒绝恐会伤了和气 , 于是故意张开宽大的衣袖收下了黄金 , 并感谢他们的好意 。
等到部落使节回去后 , 田豫立即将这三十斤黄金全部交给官府的库房 , 又把这一情况写了奏折告诉皇帝 。皇帝看后 , 下诏表彰他说:“春秋时有个魏绛 , 为表示与戎族的友好 , 光明正大地接受他们送来的礼物 。如今你举袖接受鲜卑送来的黄金而交公 , 更显磊落 。我十分赞赏你这种做法 。”并且赏赐田豫绢五百匹 。收到赏赐后 , 田豫分一半藏在公家的仓库里 , 以备奖赏立功的将士 , 另一半则送给部落使节 , 以答谢他们送来黄金的情意 。
北魏高允
赏玉帛粟米 多次上表坚辞不受
北魏时奖廉的方式又有所改变 , 采用的是张白泽的谏议“以酬廉吏” 。什么是以酬廉吏?就是说朝廷拨出一部分钱财作为给官吏的奖励 , 就是为了让他们廉洁奉公 。很明显 , 酬是用于奖廉的 , 官吏一旦领取了这份钱财 , 就必须廉政 , 否则就要受到比先前更严厉的惩罚 。对此 , 北魏政府规定 , 禁止官吏之间相互馈赠礼物 , 如果发现收受他人帛一匹的 , 即定死罪 。而在之前 , 死罪的限制是枉法十匹 , 义赃二十匹 。
高允官至中书令 , 历任要职五十余年 。由于那时北魏文武百官并没有俸禄 , 高允就让他的儿子们砍柴 , 来维持家里的生计 。司徒陆丽对文成帝说:“高允虽然蒙受您的宠爱 , 但是 , 他家的生活却相当贫困 , 他的妻子和孩子也没有生活来源 。”文成帝不悦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偏偏看朕重用了高允 , 才说他穷 。”
当天 , 文成帝为证实这一说法 , 亲自到高允家 。他看见高允家里只有几间草房 , 几床粗布被褥和用旧麻絮做的棉袍 , 厨房里也只有一些青菜和盐 , 文成帝忍不住叹息 。回宫后 , 他赏赐给高允家五百匹玉帛 , 一千斛粟米 , 并且任命高允的长子高悦为长乐太守 。可高允却多次上表 , 坚辞不受 , 他为官数十年 , 至死都没取一分一毫 。
清朝张伯行
康熙赐予“布泽安流”匾额
“一丝一粒 , 我之名节;一厘一毫 , 民之膏脂 。宽一分 , 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 , 我为人不值一文 。”写下这般语句的正是康熙扶植的另一清官——张伯行 , 他当官二十余年 , 以清廉刚直著称 , 是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 。
康熙二十四年 , 35岁的张伯行考取了进士 , 但是他的仕途并不是很顺利 , 考取进士七年后才补为内阁中书 , 两年后才升任中书舍人 , 但在康熙三十八年 , 他的仕途发生了转折 。
这一年 , 仪封一带暴雨成灾 , 城北的河堤被洪水冲垮 , 危急时刻 , 张伯行挺身而出 , 紧急招募和指挥民众用沙袋修筑防洪大堤 , 保住了仪封城 。河道总督张鹏翮得知张伯行的事迹之后 , 大为赞叹 , 特地向朝廷推荐张伯行 , 他也不负众望 , 日夜奔跑在河堤工地上 , 督修了200余里的黄河南岸堤 。
因为张伯行的工作出色 , 他被授以山东济宁道之职 。但是他刚上任 , 济宁便遇上了灾荒 , 张伯行又开始忙于救灾 , 他千方百计地从家乡运来粮食、棉衣 , 救济百姓 。在接到皇帝下达的救济批示后 , 张伯行立即动用仓谷赈济灾民 , 仅汶上、阳谷二县 , 就动用了26000余石 。
事后 , 山东布政司指责他擅自动用仓谷 , 要奏请朝廷将张伯行革职 。张伯行不为所惧 , 慷慨陈词:“皇上有旨赈灾 , 不能说是擅自动用 。再说是应以仓谷为重呢 , 还是人命为重?”答案不言而喻 , 布政司只好宣布免予处罚 。
康熙四十五年 , 张伯行把自己多年治河的心得汇编成书 , 取名《居济一得》 , 恰逢康熙南巡 , 发现张伯行为官清正廉明 , 工作出色 , 是个难得的人才 , 对大臣说:“朕至江南访问 , 张伯行居官甚清 , 此名最不易得” , 特地赐予“布泽安流”匾额以示褒奖 。
不久之后 , 张伯行再次升官 , 擢升为江苏按察使 , 正式步入高级官员行列 。
逝后从祀文庙 清朝只有三名臣有此待遇
当时的江苏官场 , 腐败之风盛行 , 凡是新官上任 , 都要给总督、巡抚送4000两银子作为礼品 ,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 。但是张伯行 , 不吃这一套 , 他公开表示:“我做官 , 誓不取民一钱 , 安能办此!”
不仅如此 , 正巧当时扬州有六秀才得罪了郡守 , 抚军为逢迎上官 , 打算剥夺六秀才的功名 , 张伯行得知这一情况后 , 为六秀才据理力辩 , 最后使得六秀才免遭罪责 。在张伯行担任按察使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 , 他的廉惠之名已经传播开来 。
虽然老百姓为张伯行叫好 , 但是他却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们 , 也因为这样受到这些人的压制与排挤 。
没过多久 , 康熙再次南巡 , 降旨让总督、巡抚举荐德才兼备的官员 , 因为张伯行的廉政得罪人太多 , 没有官员举荐他 。康熙觉得奇怪 , 便问总督、巡抚:“张伯行居官何如?”皆对曰:“好 。”康熙又问:“江南还有如此好官否?”皆曰:“无 。”康熙曰:“然则汝等何以不保举之?今朕自保举之 。”到了松江 , 康熙对张伯行说:“朕了解你 , 他们不举荐你 , 朕举荐你 。将来你要居官而善 , 做出些业绩来 。”康熙当场破格提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 并且赐以御书:“廉惠宣猷”匾额及对联诗扇 。
张伯行就任福建巡抚之日 , 见到福州衙署前各种铺陈甚盛 , 金银器皿 , 锦绣帷帐 , 炫耀夺目 。为了弄明白这些陈设的来历 , 他特意召来吏役们询问 。当他得知这些东西都是临时由各行户备办时 , 当即下令予以清退 , 物归原主 。
张伯行在任期间 , “大张纪纲 , 褒廉纠贪墨” , 无论职位高低 , 一经发现 , 即予查处 , 毫不手软 。因张伯行在任上的表现 , 以及他的廉政措施 , 康熙大加赞赏 , 将他调回江苏 , 担任江苏巡抚以治理江苏的吏治 。
然而张伯行与总督噶礼不和 , 常常发生矛盾 , 噶礼对张伯行处处为难 。这种情况下 , 张伯行向朝廷提出告病还乡 , 但康熙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 而是在辞呈上批示:“张伯行操守清洁 , 立志不移 , 朕所深悉 。江苏重地 , 正资料理 , 不得以衰病求罢 。”
康熙六十一年正月 , 张伯行受邀参加了皇帝举办的千叟宴 , 康熙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雍正即位后 , 对张伯行优待有加 , 提拔他担任礼部尚书 , 并赐予“礼乐名臣”的匾额 。
雍正三年 , 张伯行病逝 , 皇帝赐谥号“清恪” , 并受到当时朝廷的最高嘉奖 , 准其从祀文庙 。据记载 , 清代以名臣从祀文庙的 , 仅张伯行、汤斌、陆陇其三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