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狐蜜之为病,壮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蜜,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
【诠释】狐盛病因湿热菌毒所引起,症状如同伤寒,实与伤寒有别,由于长期高热稽留不退,湿热菌毒之邪蕴郁熏蒸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恶闻饮食气味,毒热扰神,卧起不安,烦躁不宁,目不得闭,情志郁闷,而且面色表现或赤或黑,或白,其实,面颊多见紫红花斑,隐现不定,乍黑乍白者少见 。若菌毒腐蚀于口腔出现溃疡,称之为盛,弥于声带则声音嘶哑,蚀于下部出现溃疡,称之为狐 。上下溃疡可交替发作,上愈则下溃,下愈则上溃,或上下同时出现溃疡,这与菌毒感染的轻重程度有关 。治疗方法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清热祛湿,杀菌解毒 。
【治法】清热化湿,杀菌解毒 。
【方药组成】甘草4两,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半夏半升 。
【服法与禁忌】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淬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
【经方方论】甘草泻心汤属于苦寒与辛燥相合的代表方剂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杀菌解毒;干姜、半夏温化湿邪以除湿毒,二组药相合,除湿热蕴毒;人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和胃安中,共奏清利湿热,扶正解毒之效 。
【经方新用】
(1)甘草泻心汤配蚤休9克,虎杖20克,土茯苓30克,治疗白塞氏病 。
(2)甘草泻心汤治寒热中阻呕逆下利,证属湿热蕴毒,配吴茱萸8克,生姜20克,厚朴15克 。
(3)甘草泻心汤加白头翁30克,青木香15克,海螵蛸20克,五倍子9克,治疗湿热蕴毒,肠道溃疡,下利脓血,肛门灼热 。
【医案举例】
曾治一少妇,迟某,38岁 。于1992年得了一种疑难病,口腔下阴溃疡,关节疼,发热目赤,下肢有出血点,注射针眼起脓泡 。经化验检查诊断:“白塞氏”病 。治疗至1995年病情得不到控制,继发消化道溃疡突出,天关胃痛,腹泻连绵,日行四五次 。形瘦乏力,气短心慌,日常家务都难以维持,当时眼结膜出血也很重 。经眼科检查:玻璃体混浊,前房积脓,视力仅0.2 。于1996年去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北医大、广安门中医研究院反复检查,都说是白塞氏病(重度),当时注射激素,口服秋水仙碱,也服过多剂中药(方药不详),病情依然日益加重 。置此,病人产生了绝望情绪 。经人介绍,河北医大沧州分校中医马斌副主任医师能治此病,经愚诊断符合湿热蕴毒之胃肠型白塞氏病,面黄少泽,气短乏力,自汗心悸,周身酸痛,下肢关节痛,有散在出血点,更为突出的是食欲不振,恶闻食臭,食后胃痛,腹泻较明显,大便一日4~5次,质稀有沫无血,腹胀肠鸣,黏膜溃疡 。立法:杀菌解毒,愈溃生肌;处方:甘草泻心汤加白头翁30克,生地榆20克,银花30克,蚤休8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温服 。
【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复诊:服药二周,症状明显减轻,胃痛止,腹泻缓,口腔溃疡减轻,下肢出血点减少,继服原方加汉三七6克(冲),五倍子9克,生地18克,丹皮15克,服15剂,玻璃体混浊有好转,前房积脓减少,目赤充血减轻,月经期下肢出血点少见,后依此方治疗月余,诸症缓解,随访至今,劳动生活一切正常,目力恢复到0.6 。每日服一粒秋水仙碱维持,康复无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