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甘草泻心汤医案
【组成】甘草(炙)12g , 黄芩9g , 干姜9g , 半夏(洗)9g , 大枣12枚(擘) , 黄连3g 。
【功用】益气和胃 , 消痞止呕 。
【适应证】狐惑或伤寒中风 , 医反下之 , 以致胃气虚弱 ,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 完谷不化 , 腹中雷鸣 , 心下痞硬而满 , 干呕 , 心烦不得安 。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1970年夏胡先生刚从河南归来 , 吕尚清院长告诉他 , 有一位某部女军人曾几次来找看病 , 说数年前曾患贝赫切特综合征 , 经胡先生治愈 , 但住意大利后病又复发 , 因此特地回国找胡先生诊治 。对于西医病名本无所知 , 乍听之 , 不禁愕然 。不久患者果然前来 , 但事隔多年 , 胡先生已记不清楚 , 经过一番问答 , 乃知数年前 , 该患者因口糜合并前阴蚀疮来门诊 , 服中药治愈 。近复发 , 在意大利确诊为贝赫切特综合征 , 主症仍是口腔及前阴俱有蚀疮 , 与服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 , 另与苦参汤嘱其熏洗下阴 , 不久均治 。以上是胡先生口述的治验例 , 可惜原病历未能查到 , 其具体证治不详 , 但具体用药却记得清楚 , 今列于此:炙甘草15g , 半夏12g , 党参9g , 黄芩9g , 黄连6g , 大枣4枚 , 干姜6g , 生石膏45g 。苦参汤即用苦参60g , 煎汤坐浴 。
【胡希恕甘草泻心汤医案】【解读赏析】贝赫切特综合征是1937年才出现的病名 , 中医没有专门的证治经验 , 但有关狐惑病的证治早在汉代的医籍详有记载 , 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病 , 状如伤寒 , 默默欲眠 , 目不得闭 , 卧起不安 , 蚀于喉为惑 , 蚀于阴为狐……甘草泻心汤主之 。”贝赫切特综合征的中心证候是口、眼、前后二阴溃疡及皮肤、黏膜损害 , 其中口糜见于所有患者 , 其次以前阴溃疡为多见 , 因此 , 胡先生依据治疗口糜、狐惑病而治愈了该病 。应当说明的是 , 本例只是口腔、前阴溃疡 , 适于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治疗 , 而贝赫切特综合征尚有眼、皮肤、血管、消化道等病变者 , 应依据证候特点用药 , 不能仅用甘草泻心汤 , 宜注意 。
推荐阅读
- 药用价值 桔梗甘草鼠粘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 吃甘草片注意事项 甘草片孕妇能吃吗
- 炙甘草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半夏泻心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芍药甘草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 芍药甘草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 芍药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 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经典医案、方论
- 生姜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