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古人以“坐怀不乱”一词,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所谓的“坐怀不乱”者,指的便是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 。事实上,“柳下”是他的封地,“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

柳下惠确有其人,本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 。他的衣冠冢就离我上班的地方两公里,我曾经还去过一次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文章插图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文章插图

柳下惠如此德行,自然深受推崇,于是在《诗经·小雅·巷伯》的西汉毛亨传本里,记载了这样一段与柳下惠有关的故事:

鲁国有男子名为颜叔子,独居一室,邻居独居一寡妇 。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遂来到颜叔子这里请求庇护 。颜叔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问何故?颜叔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如今我年纪轻轻,你亦如此,我怎可放你进来 。”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 。”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 。所以我要以‘不开门’来效仿柳下惠 。

看罢该则典故,应当发现,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从西汉学者毛亨传《诗经》的本子中提及的,且“坐怀不乱”典故出于颜叔子之口,而真正的春秋时期并没有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实际记载 。直到元代时的胡炳文(1250~1333)在《纯正蒙求》卷上才记录道:“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 。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柳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

从春秋到元代,时隔一千多年的时光,纵观整个春秋史,根本没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说 。此乃西汉始有提及,元代方才形成真正的故事 。原来人们对柳下惠在男女关系上正派的想法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

那么,究竟是谁杜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呢?有人认为,元人应当是受了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为了彰显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世人洁身自好,所以借古人引话题 。而柳下惠因为是古代著名的道德学者,素有“以礼治邦”“执法以平”“治国以德”的美名,再加上西汉毛亨传《诗经》本中提到了柳下惠的有关内容,自然就被元人拿来大大地夸耀一番 。

就算真的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我也十分不理解,作为男人,如果真有一个美女投怀送抱,要是没有非分之想,那他不是太监,就是女人,反正不是男人!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八卦群里有多种论调,大体如下:

1,柳先生有功能性问题,武功差不多被废了 。

2,柳先生是本地人,而怀中女子也是本地人 。为自己与族人的名誉,本着兔子不啃窝边草的江湖道义,所以才没有下嘴 。

3,当时天很黑,晚上打野战,怕碰鬼 。

4,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送上门来的货色,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 。为了一生的平安生活,所以柳先生决定忍一时之痒,免往后之忧 。

再看现代人,其实大部分男人平时只是开开浑玩笑,大多数男人都是坐怀不乱的 。这主要是:

1,很多男人不喜欢欠人情,因而不喜欢不清不楚的男女关系 。

2,现在皮肤病泛滥,很多人怕染病,这个世道,很多人都病不起 。

3,现在社会开放,特种服务五花八门,如果抛开爱情因素,男女关系并不值钱 。花几个小钱就能解决,何必那么麻烦 。

4,如今资讯发达,各类美女见多了 。而现实生活中的美女并不多,所以大部分女性并没有让男人忘乎所以的魅力 。

5,如今是个性化的时代,很多男性自尊心还是较强的,不愿做苟且之事!

个人认为今天能做到坐怀不乱的男人的比例,可能比古代还要高一些 。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历史十分悠久,无数的趣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而它们中的许多最终都变成了成语、俗语等,每当人们遇到有关的事件,便会将之提起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忧心忡忡于发生概率极小的事件时,便会用到“杞人忧天”;当我们提醒人不要墨守陈规时,便会举出“刻舟求剑”;当人有不为美色所动,我们便常常用到“坐怀不乱”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文章插图

所谓坐怀不乱,从字面意思上就已经很好理解,就是女子坐到怀中,却心中淡定自若,丝毫不为所动 。人类尽管是智慧生命体,但欲望还是根植在本能当中的,否则也不会有“酒后乱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等成语了,正因如此,能够做到坐怀不乱的人在整个历史上都算是寥寥无几 。人们说到坐怀不乱时,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成功做到这一点的柳下惠了,那么,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坐怀不乱”的典故,它出自《荀子·大略》,书中写道:“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士师”,也就是掌管刑罚、诉讼等事务的,放在今天,大约就是检察院的办事人员 。从这一点也看得出,他应该是因为为人十分正直而被授予这一官职的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文章插图

按照《荀子》中的说法,柳下惠和“后门者”穿同一件衣服,即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和门外无家可归的女子一同披着,而人们因为相信柳下惠的人品,知道他不会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便全然不加以怀疑 。战国末年学者、“毛诗”开创者毛亨为《诗经·小雅·巷伯》作注解时,也提到了柳下惠的这一事迹 。

在注释中,毛亨写了一个小故事,说鲁国有一个独居的男子,和一个独居的女子,他们比邻而居,后来一天暴雨,女子的房子被毁,便到男子家求宿,男子以孤男寡女不合礼数为由拒绝,女子回答道:“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而男子自认不比柳下惠,所以为了表示对其坐怀不乱行为的尊重,自己不能开门,这也是一种对其高尚品格的学习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
文章插图

从荀子、毛亨对柳下惠事件的记录来看,这一历史事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很高 。到了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史学家陶宗仪在其著作《南村辍耕录》中写道:“夫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 。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晚不乱 。”与战国时期模糊的描写不同,到了陶宗仪笔下,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被记载得清晰而生动 。

【柳下惠“坐怀不乱”,是否确有其事?】在陶宗仪笔下,柳下惠是害怕女子被冻死,便让她坐在自己怀中,并且就这么度过了一晚而什么都没做 。陶宗仪所处的时代距离柳下惠足有近两千年,他的记载却比离柳下惠所处时代仅有数百年的荀子、毛亨更加生动详细,可见,为了故事的完整性,他必然是有着一些自己的添加的 。

此外,距离柳下惠所处时代更近的孔子、孟子在提到柳下惠时,只夸赞其政绩卓著、刚正不阿,而没有提到坐怀不乱这一完美体现君子品质,符合儒家思想的行为,着实有些令人费解 。不过笔者认为,柳下惠的坐怀不乱是确有其事的,不过,后人在传播这一故事中进行了一些自己的美化,所以现在的版本或许和真正的历史有着一定的出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