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
土木堡之变 , 明军精锐损失惨重 , 此战也成为了明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当时 , 明朝投入30万大军 , 号称50万 , 与当年曹操赤壁之战的做法相同 , 因为对外传出的人数越多 , 越有威慑力 。而瓦剌方面是不足六万骑兵 , 因此 , 双方实际兵力的对比是5:1 。即便如此 , 明朝的失败比当年赤壁之战的曹操还要惨 。曹操的失败情有可原 , 因为犯得是战术上的失误 , 而明朝的失败更像是一场黑色幽默 。因为带头亲征的一个是皇帝 , 另一个是太监 , 二人都把战争当做了儿戏 。
文章插图
元惠帝(元顺帝)逃回草原后 , 朱元璋的明军随后就到 , 速度之快、效率之高 , 令北元咋舌 。接下来 , 元军残余如惊弓之鸟 , 一触即溃 。于是兵锋正盛的明朝先后在辽东、山西、漠南、嘉峪关外及哈密设置了卫所 , 一条横亘东西的防御体系形成 。
1387年 , 明军继续围剿北元残余 , 并于呼伦贝尔一带将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彻底打垮 , 原本名存实亡的北元土崩瓦解 。
20年后 , 混乱的草原各部又形成两大势力 , 东部称“鞑靼” , 西部称“瓦剌” 。最终 , 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实际掌控下统一了蒙古各部 。起初 , 也先对大明是“恭顺”的 , 因为每年有贡品献上 , 但他骨子埋藏着桀骜不驯与对明王朝的轻视 。
文章插图
后来 , 也先心血来潮 , 打算领略当年匈奴人的风彩 , 于是产生了娶一位明朝公主为妻的想法 。其实 , 就也先的自身条件而言 , 这个想法并不过分 , 但有些事情往往事与愿违 。也先找到明朝主管边境事物的一个马姓翻译官 , 献上厚礼 , 说明来意 。马官员一拍胸脯 , 满口答应 , 但没有认真对待 。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 , 如沐春风的也先赶着上千匹贡马做聘礼 , 向明朝进发 , 迎娶朝思暮想的新婚 。明朝政府很惊讶 , 迅速回复:没有这么回事 。吃了闭门羹的也先觉得受了戏弄 , 于是兵分四路 , 挥师明朝 。
明朝的应对措施事出突然 , 明朝没有料到也先翻云覆雨、反复无常 , 满朝上下慌恐不安者有之 , 异常兴奋者也有之 。慌恐的是一帮保守的大臣 , 兴奋的是一个名叫王振的太监 。
王振 , 河北蔚州人(今河北蔚县) , 从小饱读书 , 但仕途一直不顺 , 于是另辟蹊径 , 自愿阉割 , 进入宫廷 。没想到成为半个男人的王振运气不错 , 果真一割而改变命运 。入宫不久 , 明宣宗朱瞻基就给了王振一个“太子太师”的职位 , 专门教太子朱祁镇读书 。
文章插图
朱祁镇继位后 , 王振荣升司礼监 , 成为太监圈儿里的一把手 。明朝中期往后的皇帝都亲近太监 , 因此王振与皇帝混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后来 , 王振竟然可以代替明英宗行使批红的权力 , 一夜之间 , 权倾朝野 。
对此 , 王振还不满足 , 他还想青史留名、光宗耀祖 。因此 , 当听说瓦剌进犯 , 唯他兴奋的反常 , 他认为军功是实现光宗耀祖的最佳途径 。机会说到就到 , 必须抓住 。
心中有丘壑 , 下笔如有神 。王振不仅自告奋勇带兵出征 , 而且蛊惑皇帝御驾亲征 , 明英遂既表态 , 愿意出去兜风 。就这样 , 久居深宫的皇帝为统帅 , 从未上过战场的太监做监军 , 率领号称50万大军仓促而出 。
战争经过没有过多准备 , 也不用誓师 , 行军粮草还未备足 , 大军“轻松”上路 。7月17日出发 , 半个月后到达大同 。皇帝的屁股还没有坐稳 , 前方兵败的消息纷至沓来 。进攻还是撤退?王振六神无主 , 明英宗惊慌失措 。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 王振主张班师回朝 , 皇帝应允 。
文章插图
走到半路 , 王振又想起可顺便回乡炫耀一下 , 全然不顾大军后方的危机四伏 。本来 , 从蔚州入紫荆关是通往北京的一条捷径 , 王振既可以满足虚荣 , 又能使大军迅速撤回 。但是 , 匆匆炫耀一番后 , 他又下达了大军折返东进的命令 , 即还从居庸关原路入京 。因为这样可以保护自家的农田不被军队踩踏 。
明军被折腾的疲惫不堪、怨声载道 , 但还没有感觉到死亡的临近 。当大军行至怀来城外土木堡时 , 瓦剌骑兵呼啸而至 , 明军被踏起的滚滚烟尘瞬间淹没 。随后 , 瓦剌骑兵将明军团团围住 , 明军粮草供应、水源均被切断 , 只好挖壕据守 。
相持过后 , 瓦剌没有轻举妄动 , 因为以五万多的骑兵肯定拼不过30万严防死守的明军 。怎么办?兵不厌诈 , 攻其不备 。于是瓦剌向明军讲和 , 并开始撤退 。王振长出一口气 , 认为万事大吉 , 于是命大军移营就水 , 继续赶路 。
文章插图
然而 , 当明军行出不足三里 , 后方一阵大乱 , 瓦剌铁骑揉阵而入 , 奋长刀心砍大军 。因此 , 毫无准备的明军成了案板上的菜 。最终 , 数十万明军阵亡 , 明英宗成为俘虏 , 文臣武将驾鹤西游 。
总结:明军的失败是注定的 , 背后原因更值得深思 。首先 , 明英宗久居深宫 , 养尊处优 , 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 。而对手也先身经百战、纵横草原 , 二人对决如同猛虎与绵羊;其次 , 大军准备不足 , 仓惶出动 , 就连粮秣借给都不能保证 。如此一来 , 饥寒交迫的士兵毫无士气可言;再则 , 太监作为监军 , 等于让不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情 。王振如同一只鸭子 , 很想拥有苍鹰的高度 , 但实际上他连矮墙都翻不过去;另外 , 太监对战争一无所知 , 但他要刷存在感 , 指手画脚 , 对武将的正确决策频频掣肘 。因此 , 武将的作战布署与军事才能也不能正常发挥 , 而这样的弊端并没有在土木堡之战后废止 , 反而堂而皇之地伴随明朝走完一生 。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其他网友观点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次军事力量上面的损失 ,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事件 , 使得朝廷内部武将贵族集团迅速落寞 , 而文人集团快速崛起 。
土木堡之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实 , 说到底 , 也只能够怪当时的大明王朝实在是有些不争气 。
在这之前 ,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 ,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 , 那是采取了一种碾压的态势 , 也正是因为这种碾压和咄咄逼人的态势 , 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痛定思痛 , 放弃了之前所谓的尊严 , 开始苦心得学习如何弯弓射箭 , 如何进行战斗 。
在草原上面 , 本来处于内斗的蒙古部落 , 开始逐渐的融合统一 , 其中一个较大的势力叫做瓦剌 , 在战争之中不断的崛起 , 组建了一只强悍的作战力量 , 并且开始向大明王朝发动挑战 。
在这种情况之下 , 大明王朝自然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而选择与敌人开战 , 但是 , 由于几十年没有发生过大型的战争 , 所以这一次集结起来的士兵 , 很多都没有经历过大型战争的洗礼 , 而且很多人都是临时仓促的集结起来的 。
所谓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 别人在草原之上不断地磨砺自己生死搏斗的性情 , 而自己却在中原土地之上享福 , 这一下子差距就拉开了 , 很多人也似乎看到了结果 , 但是没关系 , 这个时候大明王朝至少掌管着肥沃的中原之地 , 组建一支大型的军队 , 通过人数的优势碾压过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毕竟对于这样的军队来讲 , 打顺风局 , 那些小兵就会变成如狼似虎的军队 , 可如果打逆风局 , 这些人就是待宰的羔羊 。
还有一点就是这一次出兵 , 有些人并不是带着去打仗的目的去打仗的 , 除非名义上有50万人 , 可事实上根据历史学家的推算 , 也就只有20万 , 剩余的30万人是干什么的?领空饷的 , 一点大家并不新鲜 , (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电视剧上面都有 , 可这件事情要真的发生在某支军队里面 , 尤其是在生死存亡的战役之中 , 那就会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 。
军队上面的大幅缩水并不能影响最高指挥者对于这场战役的信心 , 对于最高指挥者来说 , 不管手底下的人报给自己军队到底有多么少数目 , 自己总认为有50万大军 , 所以军队上面我占据绝对优势 , 你肯定打不过我 。
可就是这假冒的50万大军 , 实际只有20万军队的补给 , 仍然供应不上 , 军队这一路走过去是又缺粮又缺水 , 在这之中不少的明军士兵没有走到半场就直接饿死或者渴死 , 甚至有的人直接当了逃兵 , 非战斗减员太多 。
在这之后 , 指挥如同儿戏 , 在听说前线敌人的军队战斗力太强的情况之下 , 二话没说 , 这20万人直接朝对方几万人投降了 , 说是领军队直接往回撤 , 撤退的途中又为了做姿态 , 军队直接改到撤退 , 进入到了有任何水源保障的土木堡 。
更加荒唐的是 , 明英宗不允许军队进入城市 , 步兵在平原之上面临着骑兵的冲击 , 对于游牧民族来讲 , 看到这一只摆明了姿态 , 要让他们屠杀的军队 , 那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狼 , 明朝军队的下场可见一斑 。
一将无能 , 累死三军 , 主不可因怒而兴师 , 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作战之前稍微查看一下作战地形 , 这一连串的错误都犯了 , 你就算是有百万大军也白搭!
其他网友观点
闲言不叙 , 先来聊明军行军路线 , 再聊聊土木堡的历史疑问 。
明军路线正统十四年 , 即1449年 , 明英宗朱祁镇与王振 , 领大军及征发的民夫 , 号50万人 , 北征瓦剌 。
7月16日 , 大军离京 。
7月19日 , 出居庸关 , 过怀来 , 至宣府 。
8月1日 , 大军抵达大同 。
之后大军折返 , 走南线 , 过蔚州 , 经紫荆关返京 。从大同出发 , 往蔚州方向行进40余里 , 忽然再次折反 , 往回走 , 打算走原路返京 。这就是历史上的“王振大转弯” 。
8月11日 , 到达宣府 , 也先先锋追击而至 , 明军后卫将军吴克忠部 , 成国公朱勇部共计五万余人 , 先后阻击也先 。全军覆没 。
8月13日 , 大军停留在土木堡 。此时距离军事重镇怀来不足30里 。
8月14日 , 也先派人和谈 。
8月15日 , 明军于土木堡大败 。
文章插图
史书是说 , 王振为了在蔚州老家于乡亲之间炫耀自己的权势 , 故意怂恿朱祁镇走蔚州路线 , 由紫荆关返京 。这个说法 , 朝史暮想是不信的 , 史家的言论有点过于无耻了 。
朝史暮想推测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 , 大军缺粮 , 正值秋收 , 大军于蔚州城郊补充粮草 , 之后再原路返京 。
理由二 , 途中听闻宣府守将与蒙古有串联 , 朱祁镇前往调查 。
理由三 , 途中得知也先骑兵追击 , 大同——紫荆关一线 , 地势平坦 , 利于骑兵作战 。不如大同——怀来——居庸关一线 , 重镇林立 , 来得安全 。
理由四 , 朱棣 , 朱瞻基北征返京路线惯例走居庸关入京 。
文章插图
史书说王振贪恋财物 , 等候掉队的两千辆物资大车 。朝史暮想还是不信 。
推测:
时在也先行动时 , 瓦剌的阿剌知院同样率部行动 。也先攻大同 , 阿剌走宣府 。阿剌于宣府一面 , 先后拿下马营 , 独石 , 永宁等军事重镇 , 抢先明军占据土木堡以东 , 切断水源 , 阻击明军 。
这是瓦剌人预先设置好的口袋 。
前有堵截 , 后有追兵 , 打又打不过 , 明军自然大败 。
文章插图
土木堡之战 , 明军的失败是多原因的:
其一 , 兵员素质比之前朝 , 下降太多 。很多子弟兵没有经过大战洗礼 。
其二 , 情报工作糟糕 。站前战中 , 都没有人去重视这块 。
其三 , 朱棣时期留下的大将大多凋零 , 大军无大将主事 。
其四 , 明军从上到下对蒙古人的轻视 。
其五 , 王振征伐民夫伴军随军补给 , 流寇的补给方式 。
其六 , 土木之战 , 是大明朝内斗的延伸 。
......
也许 , 此战 , 大明从来就没胜的希望 。
【土木堡之变的50万明军是如何被屠的?】朝史暮想 , 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
推荐阅读
- 瘦大腿小腿的绝招
- 怎样让哈士奇犬变的高兴
- 怎样让哈士奇犬变的更加聪明
- 房子装修太早,现在又觉得不好看了,请问有什么可以改变的?
- 只要你会永远不变的心,我就爱你永不变,至死不渝
- 备孕期间需要改变的不良习惯
- 雷鸟的羽毛颜色对应季节而改变 世界上羽色最多变的鸟
- 李世民埋伏了多少人? 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
- 喝白酒后手脚就会变的冰凉冰凉的,为什么?
- 土木堡事变后,为何于谦要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而不是儿子朱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