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酒的作用与功效、配方泡法_经常喝吴茱萸酒的好处

【功效】温中散寒燥湿解郁
【吴茱萸酒的作用与功效、配方泡法_经常喝吴茱萸酒的好处】秋中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 。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
这是唐代诗人张谔在《九日宴》中写我国民俗,重阳节人们身带吴茱萸、登高饮酒,以避疫消灾之说 。
据《续齐谐记》载:汝南人恒景跟随费长房学道 。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 。”并告诉他赶快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香囊,里面盛上吴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方可免灾 。桓景依言而行,傍晚回到家中,果然鸡、狗、牛、羊全部暴死,据说,这是代替主人遭灾,全家因此而幸存 。从此,每逢九月九日古人便以吴茱萸消灾 。古人还有在井上种茱萸,茱萸之叶落入井中,饮此水无瘟疫之说 。据《风土记》载:“俗尚九月九日谓为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 。”
其实吴茱萸并非古人讲得那么神奇莫测 。上述费长房与桓景的故事,也是对医药了解尚少的文人杜撰出来的 。
吴茱萸是芸香科常绿灌木,它是一味辛苦、性温的中药,中医认为有温中、理气、止痛、燥湿之功 。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等症,以及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
《本草纲目》评曰:“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
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肾上腺皮功能,能抑制皮肤真菌,并有驱蛔虫的作用 。古今用吴茱萸制药酒疗疾,均取其温中散中散寒理气止呕之意 。有用吴茱萸配肉桂者,亦有配硝石生姜,桃仁者、配方不同治病各异 。现就吴茱萸配药酒之方、疗疾病之例,辑述如下供选用时参考:一、源出于《肘后备急方》之吴茱萸肉桂酒:
【功用】温中散寒
【主治】突发心口腹部绞痛,呕吐身冷 。
【方药】吴茱萸15克,肉桂3克 。
【制法】将上药用白酒120毫升煎取60毫升去渣 。
【用法】分3次温服 。
【方义】方中吴茱萸温中止痛,暖胃散寒 。肉桂大热,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二药用白酒煎之,益其温中,增其辛散,共奏逐寒回阳,宣通血脉之功,而肉桂又偏暖下焦,资助益火之源 。
本方吴茱萸、肉桂为温中上品,今以酒取其逐寒回阳,达邪定痛,功猛迅疾,故可用于凡因阴寒偏胜引起的一切心腹绞痛、呕吐身冷、泻利清谷等症 。不善饮酒者,可用黄酒易之 。病案举例:孙某某,男,40岁 。夙患脾胃虚寒,又逢秋夜捕鱼入水,再加冷饮冷食,后则胃痛呕吐甚剧,自服消食止呕药物哲安 。二日病情加重,诸药不效,入夜脘腹绞痛,呕吐清涎,泻利清谷,身冷肢闵,舌淡苔白,脉沉弦 。此阴寒直中,寒凝作痛 。消食止呕,焉能治之 。非极热峻烈之品不能祛之 。故用吴茱萸肉桂酒治之 。一服痛大减,二服诸症痊 。
二、源出于《肘后备急方》之吴茱萸硝石酒:
【功用】温中止呕,破坚消积 。
【主治】呕吐痰饮,脏寒吐泻,心腹疼痛 。
【方药】吴茱萸24克,硝石30克,生姜0.5公斤 。
【制法】上三味药同酒500毫升合煮取400毫升,待用 。【用法】先服100毫升,不痛者勿再服之,痛止后好生将养 。【方义】方中吴茱萸辛热,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生姜温肺化痰,和胃止呕;硝石软坚散结 。诸药以酒相制,增辛散温通、破坚消积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或阴寒偏盛又伴有症瘕、积聚、吐泻腹痛、呕吐痰饮等症 。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42岁 。患肝炎一月余,旬前受风寒卧床不起,渐至脏寒腹痛,呕吐清水,痰涎日甚,左肋下症块触疼拒按,此寒伤中阳,胃气不降,清气不升,当服吴茱萸硝石汤加丹参,温中止呕,破坚消积 。一服尽,呕吐止,腹痛消,肋下症块亦见消失 。
三、源出于《肘后备急方》之桑皮生姜吴茱萸酒:
【功用】泻肺平喘,理气化痰 。
【主治】咳喘胀满,呕吐痰饮 。
【方药】桑白皮150克(细切),生姜9克,吴茱萸15克 。【制法】将上三味药,以水500毫升、酒1公斤煮取1公斤,去渣待用 。
【用法】每日2次,每次30毫升 。
【方义】方中桑白皮苦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以酒相制,增其功力,缓其寒凉 。生姜温肺化饮,疏散风寒,吴茱萸辛热,温中降逆 。《别录》曰其“去痰冷……”,“主咳逆寒热” 。诸药以酒煎煮,共成泻肺平喘,理气化痰,降逆止咳之剂 。故凡因寒痰宿饮或风寒入肺所致的喘咳胀满呕吐痰饮等症,皆可用此酒方治疗 。肺热而中寒者,用此方更宜 。
病案举例:夏某某,女,45岁 。患喘咳已三年许,屡治不效,夙患便溏体倦,畏寒纳呆 。旬前睡卧当风,晨起喘咳加重,
略吐白痰,气短乏力 。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用土霉素、氨茶砼之类后数日,喘咳加重,夜不能卧,咯痰先黄后白,呕恶厌食,腹气不利中州虚寒,营运失职留饮为痰之症,当泻肺平喘,降逆化痰,温中蠲饮为治 。取桑皮生姜吴茱萸酒调治,喘咳大减,呕恶腹痛顿失,一料毕、喘咳平、病初愈 。
四、源出于《经验方》之吴茱萸桃仁酒:
【功用】温通自脉 。
【主治】肝脾不和,胁肋疼痛难忍 。
【方药】吴茱萸9克,桃仁克,葱白3根 。
【制法】将吴茱萸炒焦,取桃仁去皮尖,二味药共研细末 。葱白3根煨熟,用白酒80毫升煮上药末及葱白1分钟,去渣待用 。
【用法】分2次温服 。
【方义】本方为肝脾不和的胁肋疼痛所设 。方中吴茱萸温中止痛,降逆止呕,走肝经,达两胁,桃仁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葱白通经散寒 。三药酒制,增其辛散温通之力,共奏温通血脉,散寒止痛之功 。故临床凡因气血不和,寒滞肝脉所致的胁痛胀满,都可用本方治疗 。
病案举例:姚某某,男,65岁 。夙患肝强脾弱症,一日与家人不和,夜卧当风,晨起胁痛,不能转侧,脉左关弦紧,右关弦细,此肝木乘土,气滞寒凝,取吴茱萸桃仁酒,内入醋柴胡一服而痛减,再服病已愈 。
五、源出于《太平圣惠方》之吴茱萸根酒:
【功用】驱虫 。
【主治】脾虚热、令人呕吐、出虫 。
【药品】吴茱萸根,大者半尺,大麻仁50克,陈皮25克【制法】上三味粗捣碎,置于瓶中,用黄酒1000克浸之,经
一宿,微火热之,绞去渣,备用 。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饮1一2小杯,晚食前再服,下尽虫为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