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什么意思?大暑怎么预防中暑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 。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


大暑什么意思?大暑怎么预防中暑
大暑什么意思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
【大暑什么意思?大暑怎么预防中暑】 大暑日期的计算公式
[Y*D+C]-L(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1922年是例外,计算结果加1日 。
举例说明
2088年大暑日期=[88×0.2422+22.83]-[88/4]=44-22=22,7月22日大暑 。
大暑应警惕什么疾病
中暑
大暑天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因是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 。
热中风
由于室内与室外气温相差太大,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使脑部血管反复舒缩 。易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
肠道传染病
大暑天时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 。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
大暑怎么预防中暑
进入大暑节气,就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怎样避免中暑呢?
1、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应午睡半小时至1小时 。
2、适当饮水,多吃一些西瓜、梨等水果,以及绿豆汤、酸梅汤等消暑饮品 。
3、尽量避免在上午11时到下午3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闷热的桑拿天也要尽量减少外出 。
4、外出时要戴好太阳帽、太阳镜等,免受阳光的直射 。
5、运动后及时补水,出汗多的人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淡盐水 。
6、衣服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
7、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
如果发现自己或别人出现中暑症状,首先应迅速把病人置于通风阴凉处 。让其仰卧,垫高头部,解开衣领,安静休息 。然后进行物理降温,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清醒者可喝一些盐水 。如果患者昏迷不醒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皮下出血或全身皮肤发黄等症状,应该立即送医院进行急救 。
大暑如何养生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 。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 。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 。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 。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 。实验结果也表明 。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 。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粘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 。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 。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 。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