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香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

【别名】冲阳(《针灸甲乙经》).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禾髎上鼻下孔旁.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释名】迎,指迎接;香,指气味.本穴位于鼻旁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针此可恢复嗅觉,故名.
【类属】手足阳明之会.
【穴性】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
1.头面五官病症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头痛.
2.其他病症胆道蛔虫症.
【配伍】配印堂、合谷治疗急慢性鼻炎;配合谷治面痒肿;配合谷、四白、地仓、颊车治面神经麻痹;配阳陵泉、丘墟治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2~0.5寸;不宜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鼻鼽不利,窒洞气塞,?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太平圣惠方》:鼻息不闻香臭,偏风面痒及面浮肿.
《玉龙歌》: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治.
《百证赋》: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
《针灸大成》: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口?,面痒浮肿风动叶落壮如虫行,唇肿痛,喘息不利,鼻?多涕,鼽衄骨疮,鼻有息肉.
【迎香穴的神奇作用与功效】【临床报道神奇作用与功效】
1.头面五官病症
(1)头痛:《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第1期报道针刺迎香穴治疗前额痛.双手持针,两侧穴位同时刺入,得气后动留针(行雀啄术)15~20分钟.每日1次.
一般1~3次痊愈,且很少复发,疗效超过印堂、攒竹、太阳、阳白、合谷等穴.
(2)面部蚁行感:《中国针灸》1994年第5期报道:针刺迎香治疗面部蚁行感10例.取双侧迎香穴,常规针刺,直刺0.10.2寸,得气后施泻法,不留针.结果:均1次治愈.
(3)鼻炎:《中国针灸》1984年第5期报道深刺迎香穴治疗鼻窦炎10例.以28号3寸针从迎香穴进针0.2~0.3寸,再以35°~40角斜刺至下鼻甲前上端,留针40分钟.进针后鼻腔可出血少许,同时有大量鼻涕、打喷嚏现象,无须处理.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结果:1疗程内痊愈8例,好转1例,无效1例.《陕西中医》1989年第11期报道:针刺迎香穴治疗慢性鼻炎68例.常规针刺,得气后按开阖补泻补法施术.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症状全消,且1月内无复发)50例(73.5%),好转12例(7.6%),无效6例(8.8%),有效率91.2%.《中国针灸》1997年第3期报道:艾灸迎香、列缺穴治疗急慢性鼻炎102例.取双侧迎香、列缺,每穴艾灸7~8分钟.每日1次,2组穴位交替使用.结果:痊愈48例(47%),好转53例(52),无效1例,有效率9%《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报道:迎香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220例.将地塞米松2mg(1ml)分别注入两侧迎香穴.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79例(35.9%),好转101例(45.9%),无效4例(18.2%),有效率81.8%《中国针灸》1996年第7期报道:迎香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47例将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分别注入两侧迎香穴.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8例(17%),好转26例(55.3%),无效13例(27.7%),有效率72.3%《中国针灸》1997年第10期报道:迎香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抽取地塞米松注射液1ml,注入迎香穴,每穴0.5ml.每周3次,6次为1疗程.结果:有效率97.5%《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第6期报道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70例.取双侧迎香、上星、单侧合谷穴,快速捻转进针,留针3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8例(54.3%),好转27例(38.6%),无效5例(7.1%),有效率92.9%.《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3期报道:针刺迎香透鼻通、列缺治疗过敏性鼻炎82例.取双侧迎香向鼻通透刺0.5~1寸,得气后持续捻转10~20秒,至鼻根部酸胀、两眼泪出后留针(若清涕过多者,迎香穴可加灸5分钟);然后再取双侧列缺,捻转刺入1寸,得气后继续捻转,使针感上传肘部或肩部,留针30分钟,行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2例(51.2%),显效26例(31.7%),好转10例(12.2%),无效4例(4.9%),有效率95.1%.《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第7期报道:迎香透鼻通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鼻病54例.用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各1ml,稀释转移因子3I迎香穴常规消毒,进针后向上透刺鼻通穴,上下缓慢提插,待得气后抽吸无回血,将药液推注入穴位,每穴用药量为1ml(12岁以下儿童用药量减少为0.5ml),出针后用棉签稍压针孔片刻.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慢性鼻炎31例,痊愈6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934%;变应性鼻炎23例,痊愈3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87%,总有效率90.7%(2)鼻室:《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第5期报道:针刺迎香透鼻通穴治疗鼻窒32例.主穴:迎香、鼻通、印堂,肺虚邪滞加风池、足三里、合谷;气滞血瘀加风池、合谷、三阴交.用50mm毫针由迎香向上透刺至鼻通穴,使之得气;印堂穴也透刺至鼻根部,然后将电针仪的2个负极分别连接于两侧迎香穴,正极合并连接于印堂穴,频率5Hz,连续波连续刺激15分钟,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针刺风池穴采用行气法,最好能使针感向前额传导;合谷穴针用泻法;足三里针用补法;三阴交平补平泻.结果:治愈8例(25%),好转21例(66%),无效3例(9%),有效率91%.
(3)鼻出血:《四川中医》1985年第2期报道:针刺患侧迎香穴(疗效差时取双侧)治疗鼻出血50例.常规针刺,动留针15~30分钟,高血压、心脏病、年老体弱者轻刺激,其余用强刺激.结果:痊愈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报道:
针刺患侧迎香穴(疗效差时取双侧)治疗鼻出血230例.常规针刺,动留针15~30分钟.慢性反复发作者每日1次,急性发作大出血者可每隔1~2小时针1次.经治1~5次,痊愈190例(82.6%),好转3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6.1%(吕景山,《单穴治病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中国针灸》1998年第11期报道:针刺迎香、上星治疗鼻衄56例.迎香穴向内上方斜刺,用捻转法强刺激(体质虚弱者用弱刺激),每2~3分钟捻转1次上星穴向上沿皮平刺,得气后中强度捻转2分钟,至出血停止后留针20分钟.每天1次.结果:痊愈51例(91.1%),显效4例(7.1%),无效1例(1.8%),有效率98.2%.
(4)嗅觉丧失:《四川中医》1989年第7期报道:迎香穴位注射治疗嗅觉丧失7例.将维生素B12注射液1ml(250mg)分别注入两侧迎香穴.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例,好转5例.
(5)口唇单纯性疱疹:《针灸临床杂志》1996第2期报道:迎香穴点刺出血加药物口服治疗口唇单纯性疱疹45例.点刺患侧或双侧迎香穴,使出血4~8滴;配合口服牛黄解毒片.结果: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15例,2~3次好转者11例,无效3例.
2.消化系统病症
(1)呃逆:《中医函授通讯》1990年第2期报道:针刺迎香穴治疗呃逆.常规针刺,泻法.一般1次止呃.
(2)便秘:《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第2期报道:针刺配合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32例.针刺双侧迎香穴,虚补实泻,持续运针5分钟,留针30分钟,出针后以手指指腹均匀揉按迎香穴10分钟,以保持局部酸胀感为度.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结果:痊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
(3)胆道蛔虫症:《中国针灸》1986年第2期报道:针刺迎香透四白穴治疗胆道蛔虫症22例.迎香向四白穴透刺,得气后动留针12~24小时.结果:均在针刺后2小时疼痛完全消失.其中13例发热者第2次针刺后(两天内)体温恢复正常,6例黄疸者第2次针刺后(两天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疼痛缓解后3~4天B超复查,胆总管内蛔虫声带消失.《中医药研究》1994年第4期报道:针刺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穴位常规消毒,用2寸毫针呈45角透刺四白穴,小幅度提插捻转,得气后快速震颤泻法,捻转2分钟,以后每间隔5分钟继续行捻转进插手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结果:全部获愈.
3.心律失常《中国针灸》1996年第5期报道:针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68例.取双侧迎香穴,向外下沿鼻唇沟斜刺1.5寸,提插捻转数次,每隔2分钟提插捻转数次,留针20分钟.结果:显效39例(57%),好转15例(22%),无效14例(21%),有效率79%
【现代研究】
临床疗效统计表明:针刺迎香穴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效率可达70%~90%与中药组比较,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都有显著差异.针刺或穴位注射小剂量胶性钙,其疗效均较中药组优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