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味治疗疖疮医案案例

1.刘某 , 女 , 26岁 。是我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校友 , 毕业后在建昌中医院当志愿者 , 余在那里出诊偶然遇到 。自幼身有疖疮 , 颜面较多 , 胸背俱发 , 大者如豆粒 , 小者如粟米 , 色红暗 , 不痒 , 此起彼伏 , 屡治乏效 。便干艰涩 , 手足发凉 , 无汗 , 形体略胖 。
舌淡胖润有痕 , 脉滑软尺弱 。用阴阳辨诀衡量舌脉 , 显然是阴证 , 仿用真武汤加麻黄:
附子30 g , 茯苓30 g , 苍术30 g , 白芍20 g , 炮姜30 g , 麻黄15 g , 桂枝20 g , 炙甘草10 g , 皂刺10 g , 白芷10 g , 肉桂10 g , 荆芥穗15 g , 蝉蜕5 g , 炙甘草10 g , 生姜10片 。7剂 。
药后疖肿显减 , 已有汗 , 原方去掉麻黄 , 附子增至45 g , 再服7剂 , 全身疖肿基本消失 , 守方7剂 。10个月后因他病来诊 , 迄未复发 。
按:“痈疽原是火毒生” , 一向被认为热毒 , 首选方消疮饮 , 用药不离金银花、蒲公英之类 , 我以前也是这样治的 。大学同学聚会 , 邻座是毕业留校从事外科的主任 , 多年专攻疮疡 , 我问:“如果我用附子治疮疡 , 你能接受不?”他马上说:“不能!凭什么呀?”说明这种认识太普遍了 。就连徐灵胎也说:“外证俱属火 , 苟非现证虚寒 , 从无用热药之理 。'
学习火神派以后 , 用阴阳辨诀衡量 , 发现有些疮痈是阴证 , 这个弯子才转过来 。
本案病人舌脉、手足发凉 , 俱为阳虚之象 。阳虚阴盛 , 虚阳外越 , 化热生毒长疮 , 此疮乃为假火 , 郑钦安所谓阴火是也 。
近代名医萧琢如说:“外科必识阴阳 , 方能为人治病 。否则药与证反 , 或杂乱无纪律 , 势必轻者变重 , 重者即死 , 害与内科同等 , 不可不慎 。”余用上法治疗疮痈五六例 , 均收效满意 。当然不是说凡疮痈都是阴证 , 要强调的是 , 疮痈既有阳证 , 也有阴证 , 不要只知其一 , 不知其二 。那些久治不愈的疮痈 , 多数都是阴证 , 用消疮饮永远治不好 。关键是掌握好阴阳辨诀 。
2.高某 , 男 , 26岁 。2011年6月7日初诊:头面上肢疖疮 , 此起彼伏2年 , 两鬓角处尤多 , 挤出为浓血 。已因疖疮肿大动了5次手术 。曾服解毒片等不效 。正汗 , 舌淡胖润有痕 , 脉滑数软 , 右寸左尺弱 。根据舌脉 , 一派阴象 。疖疮是虚阳外越所致 , 处方真武汤加麻黄等:
附子30g , 茯苓30g , 白术30g , 赤芍20g , 麻黄10g , 炮姜30g , 白芷10g , 连翘20g , 生姜10g , 7剂 。嘱忌食生冷、辛辣、海鲜 。
复诊2次 , 半月后 , 疖疮再没有发作 。
【真武汤加味治疗疖疮医案案例】按:中医历来讲究饮食宜忌 , 什么病忌吃什么东西 , 大有学问 , 犯忌就要加重病情 , 有道是“吃药不忌嘴 , 跑断医生腿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因为生疮犯忌而致死 , 据《孟浩然集序》记载:开元二十八年 , 诗人王昌龄来到襄阳看望好友孟浩然 。其时孟背部正患疮毒 , 经过治疗 , 基本痊愈 。但“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 , 孟十分高兴 , “相得欢甚 , 浪情戏谑” , 以致忘记了疮疾忌食海鲜的戒律 , 恣意大吃生猛虾蟹 , 结果“食鲜疾动” , 疮毒复发 , 走散全身 , 不治而亡 , 英年早逝 。像生疮害疖及皮肤病之类的疾患 , 忌食海鲜之类发物 , 在民间已经是常识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