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习大实话 深度分析:南京的人口到底是多还是少?( 三 )



感谢网友@philip_new制作的表格 , 虽然四普数据是2018年 , 但是依然可以反映产业人口的基本情况
由上表可知 , 南京的法人单位就业总人数为442万人 , 人口就业率为47.47% 。 苏州为60% , 杭州为52.34% , 广州为47.59% , 合肥为40.88% , 郑州为39.60% , 长沙为31.04% , 西安为31.11% 。 考虑到南京拥有70万的在校大学生 , 扣除后的人口就业率也超过了50% 。
而从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来看 , 南京信息行业与科研技术行业的就业人口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 , 而制造业人口(81.4万)则大幅低于苏州的410万和宁波的233万 , 也低于杭州的142万 , 制造业人口的比例和广州属于同一水平 。
总体说来 , 苏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和世界工厂 , 制造业为苏州提供了52%的整体就业岗位 , 而总体60%的就业率也的确让1300万的常住总人口显得非常“实在” 。
南京作为科教文卫强市 , 也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市 , 产业人口的综合素质也可见一斑 , 而制造业人口的缺失也和南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缺失关联较大 , 这也让南京在七普中失去了制造业人口的总量支撑 。
反观中西部地区 , 尽管各市常住总人口超过了南京 , 但是在人口的综合质量和整体就业率上仍然与南京存在不小的差距 。
04 前途依旧光明
七普数据一出 , 南京的表现的确并不让人满意 。 但是如果要就此唱衰 , 那也完全大可不必 。
南京的整体发展一直都比较“稳定” , 这是优点 , 但是某种程度也是缺点 , 但是如果要为了迎合外部一些非理性的声音而刻意做出不适合自己的转变 , 那也并不必要 。
基于此 ,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对于人口的态度 , 正确认识城市人口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 , 不盲从于自媒体的浮躁 , 但是也绝对不要孤芳自赏 。 十年前“小而精”的发展愿景具有时代特色 , 但是放到当下只能被当做一个腐儒 。
2——坚持首位度建设 , 实现省市一心 。 南京需要江苏省的全力支持 , 江苏省也需要一个更大更强的南京 。 支持苏南和上海紧密协作 , 实现上海都市圈的产业借力这本无可厚非 , 但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则同样重要 。 作为兄弟省份 , 浙江早早的提出了“杭州兴则浙江兴”的口号 , 杭州今天的产业发展也绝对离不开浙江全省的支持 。
3——进一步强化都市圈发展 , 构筑都市圈利益共同体 , 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研究行政区划扩容的可行性 。 南京太小了 , 的确太小了 , 在如今的行政建制之下 , 大不是万能的 , 但是小则是万万不能的 。 延伸阅读:为什么要支持南京扩容
4——深入开展老城更新和产业转型 , 利用自身优势打造老城发展品牌 , 从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的积极优化再到秦淮老城文化品牌的深入打造 , 让更优、更美、更富的南京老城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 积极综合提升人口吸纳能力 。 延伸阅读:城市更新研究——南京老城崛起之路~
5——进一步细化人才引入战略 , 全面学习杭州的人才服务理念 。 包括但不限于:人才就业、创业扶持基金 , 多维度的人才认定办法(个人非常赞赏杭州对于理发师和快递员的人才认定 , 非常棒) , 贯穿始终的人才落户及就业跟踪服务 , 甚至于小到人才景点年票的赠送等 , 细微之处见真章 , 杭州的确值得南京学习 。
6——为郊区发展工业化铺平道路 , 打造远郊区的产业海绵 , 吸纳更多的产业人口 。 大力支持溧水、六合发展制造业 , 在不影响生态的基础上支持高淳发展新兴产业 , 远郊区的全面发展是南京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本底 。
总而言之 , 前途仍然光明 , 南京仍需努力 , 加油吧~
【说学习大实话|深度分析:南京的人口到底是多还是少?】图文整理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