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滴滴的2020:加速频失控,疯狂踩刹车

成立八年,“穿越周期”可能成为了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心中烙印最深的关键词 。头顶融资最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光环,滴滴既有合并快的和优步中国的高光时刻,也曾因顺风车安全事件跌入谷底 。而2020年,滴滴仍然难以难脱“穿越周期”的桎梏 。
新浪科技 海月
从顺风车风波中恢复之后,2020年初的疫情再次让滴滴触底,开启了艰难的主业爬坡之路;同时,滴滴也走上了多元化扩张之路,花小猪、跑腿、货运、社区团购,探索新业务的步伐明显加快 。
不过,监管一直是盘桓在滴滴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网约车主业如是,被寄予厚望的社区团购亦如是 。
在相关部门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风向下,滴滴的增长之路,再次迎来了一个微妙的时间点 。
疫情阴影
2018年可谓是滴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谷底 。先后合并快的和优步中国之后,滴滴一时风光无两,但连续的顺风车安全事件成为前所未有的危机 。
柳青在回忆起这段历程时说,当时滴滴整个组织受到重创,士气极度受打击,团队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而后滴滴开始痛定思痛,补课安全,一直到2019年12月回到业务峰值 。
但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再次让滴滴面临停摆,业务几乎归零 。更严重的是,很快全球疫情爆发,滴滴的国际化业务也受到重创 。
在从疫情中恢复的过程中,今年6月,美团与滴滴合并的传闻甚嚣尘上,滴滴官微发布动态称“有人真敢编,有人真敢信”,并配以“虾扯蛋”的图片,对传闻予以否认 。但有媒体报道,滴滴与美团合并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包括软银在内的大股东有意推动合并 。
实际上,这背后是投资人退出套现的压力 。滴滴成立八年,融资了上千亿元,众多明星股东押注 。滴滴目前也是同等体量中少有的还未上市的互联网企业 。
而如果选择上市,低迷的网约车主业根本难以支撑起高估值 。花小猪打车随后扮演了“救主”的角色 。
花小猪项目从2019年底开始启动,以独立品牌的方式运营,滴滴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020年3月起在贵州遵义、山东临沂等地开始测试运营,7月底正式宣布上线,开启大规模扩张 。凭借高性价比,花小猪打车迅速攻城略地 。
2020年8月,滴滴对外宣布全球日订单量首次突破5000万单,这背后有国内疫情得到控制的因素,也有花小猪打车的订单贡献 。在当年12月的架构调整中,花小猪打车总经理孙枢被任命为网约车平台公司CEO,可见滴滴内部对花小猪打车的重视程度 。
不过,疫情的反复还是对滴滴的网约车主业带来困扰 。
12月27日,北京市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李师傅是花小猪平台司机;12月28日,北京市新增7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有两例网约车司机 。随后,花小猪打车宣布在北京暂停服务一周,组织在京司机进行核酸检测 。
根据滴滴方面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3日23点:45904名滴滴网约车司机已做完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并上传核酸检测证明27437名,全部呈阴性结果,未发现阳性;27788名花小猪网约车司机已做完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并上传核酸检测证明17066名,全部呈阴性结果,未发现阳性 。
在各地新一轮的新增疫情中,滴滴的网约车业务仍将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
监管利剑
对于滴滴而言,网约车业务的合规与增长一直是需要平衡的两大变量 。
网约车新政已经在全国各地正式实施数年,但如果在车辆和司机上做到完全合规,滴滴的网约车运力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这对于滴滴而言,无疑是自断其臂 。
花小猪打车更是如此,其在诞生之初就先后遭到多个城市的约谈,涉及无平台资质、司机和车辆不合规等问题 。
花小猪打车最早的运营主体为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与滴滴的运营主体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投资关系,这可能也是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认定花小猪打车不合规的原因所在 。对于平台资质问题,滴滴方面曾向新浪科技回应称,花小猪正在和主管部门沟通 。
2020年9月,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北京鸿易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滴滴希望借此让花小猪打车与滴滴共用网约车牌照 。
但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滴滴和花小猪在网约车业务上的合规率仍然不是十分理想 。
IT 滴滴的2020:加速频失控,疯狂踩刹车
文章图片

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2020年11月,当月订单总量超过10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共有8家,分别是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T3出行、曹操出行、万顺出行、美团打车、首汽约车、享道出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