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清平乐》中的哭声与历史:是谁让后人吃饱了大米饭用上了钞票?

电视剧《清平乐》,为我们展示了宋仁宗赵祯温情脉脉的一面。但是看宋仁宗吃饭,我们也会产生一个疑问:他和妃嫔的主食,为啥是馒头烙饼而不是大米饭?
当然,这个馒头是现在的说法,在宋朝叫炊饼,也就是潘金莲蒸出来让武大郎沿街叫卖的那种。宋朝的馒头叫炊饼、包子叫馒头,这只是称呼的不同。但是我们翻阅宋朝史料就会发现,宋仁宗赵祯餐桌上的主食,还真应该是大米饭,因为宋仁宗时期,正大力推广国外引进的早熟水稻,而且产量颇丰。
宋朝 《清平乐》中的哭声与历史:是谁让后人吃饱了大米饭用上了钞票?
文章插图

我们细读宋朝相关史料就会发现,这位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赵祯,除了勤俭仁爱,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当皇帝是本职工作,还有两个兼职,分别叫做农学家和金融家。
是宋仁宗让后人吃饱了大米饭,用上了钞票。在《宋论》中,船山先生王夫之以批评的态度给了宋仁宗两个称号:早稻引进者和钞票发明家。
宋朝 《清平乐》中的哭声与历史:是谁让后人吃饱了大米饭用上了钞票?
文章插图

宋仁宗驾崩,宋人大哭,辽人大哭,西夏人大哭,《清平乐》背后的哭声,包含了复杂的感情,有人因此说:宋仁宗资敌养寇,每年输送出的岁币,铸造了敌人的刀枪,他必须为北宋灭亡承担责任;也有说要没有宋仁宗的休养生息,宋朝不等宋徽宗赵佶胡闹,就已经崩盘了。
仁宗治国,确实有些宽仁过度,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是性格使然。正所谓人无完人,如果拿显微镜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会挑出不少毛病。就是千古圣人孔夫子,也未必能抵挡住美女南子的诱惑。
元朝丞相脱脱这样评价宋仁宗的宽仁:“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光着脚以示虔诚自责)立殿下。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宋朝 《清平乐》中的哭声与历史:是谁让后人吃饱了大米饭用上了钞票?
文章插图

看来脱脱也是精通四书五经的,这句“为人君,止于仁”就是出自四书之首的《大学》第三章《传》:“为人君,止于仁; 为人臣,度止于敬;为人子,止知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君仁臣敬,仁宗朝做到了,翻遍二十四史,我们很难找到有哪一个时期比仁宗朝的名臣还多: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包拯……能够被后人记住的名臣,有四十二人之多,以至于有人说北宋灵气在仁宗朝已经被用光,所以后世只出奸臣不出能臣。这种说法当然是不正确的——朝中多奸佞的前提,是龙椅上坐着昏君。
宋仁宗赵祯之仁,读者诸君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咱们今天要说的是宋仁宗的另外一面,或者说他的两个兼职:农学家和金融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