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收录于哪一个诗集,一些有意境的古言诗词有哪些

鹿柴收录于哪一个诗集

鹿柴收录于哪一个诗集,一些有意境的古言诗词有哪些

文章插图
《鹿柴》收录于山水诗集 。
《鹿柴》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
该诗大意: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
一些有意境的古言诗词有哪些楼主你好,我向你推荐王维的《辋川集》,《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辋川山水诗的集成,内中所收录的诗都是中国山水诗中的上乘之作,尤其以《竹里馆》、《辛夷乌》和《鹿柴》为代表,仔细品味吧,诗集内容如下:
【辋川集·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
【鹿柴收录于哪一个诗集,一些有意境的古言诗词有哪些】来者复为谁,
空悲昔人有 。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
连山复秋色 。
上下华子冈,
惆怅情何极 。
【辋川集·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
不知栋里云,
去作人间雨 。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
青翠漾涟漪 。
暗入商山路,
樵人不可知 。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
飞鸟逐前侣 。
彩翠时分明,
夕岚无处所 。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
复如花更开 。
山中傥留客,
置此芙蓉杯 。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
幽阴多绿苔 。
应门但迎扫,
畏有山僧来 。
【辋川集·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
悠悠湖上来 。
当轩对尊酒,
四面芙蓉开 。
【辋川集·南垞】
轻舟南垞去,
北垞淼难即 。
隔浦望人家,
遥遥不相识 。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
日暮送夫君 。
湖上一回首,
青山卷白云 。
【辋川集·柳浪】
分行接绮树,
倒影入清漪 。
不学御沟上,
春风伤别离 。
【辋川集·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
少当千馀岁 。
翠凤翊文螭,
羽节朝玉帝 。
【辋川集·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
【辋川集·北垞】
北垞湖水北,
杂树映朱阑 。
逶迤南川水,
明灭青林端 。
【辋川集·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辋川集·漆园】
古人非傲吏,
自阙经世务 。
偶寄一微官,
婆娑数株树 。
【辋川集·椒园】
桂尊迎帝子,
杜若赠佳人 。
椒浆奠瑶席,
欲下云中君 。
鹿柴这首唐诗是哪位诗人写的鹿柴 开放分类: 文学、唐诗、王维 鹿柴 唐 王维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空山不见人,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但闻人语响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返景入深林,fù zhào qīng tái shàng 复照青苔上 。译诗1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馀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译诗2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著昏黄的微光 。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 。鹿柴(寨),是辋川的地名 。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似乎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竟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了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 。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 。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 。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 。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 。整首诗就象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本无轩轻之分 。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不健康的一面 。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不免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 。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 。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