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由来 历史上的“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多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现今指位于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区 。在历史上我国有八大地区都曾经被称之为天府之国, 分别为:
【天府之国的由来 历史上的“天府之国”】第一个称成都平原为“天府之国”典籍为《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载“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让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深入人心的则是诸葛亮,其在名篇《隆中对》中有“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说法,而益州核心就为成都平原 。
太原地处山西之中,开发历史悠久,自唐就为要地,尤其是五代时为军事、政治重镇,《册府元龟》称其“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 。江淮以南地区大致就为江南之地,是我国古代文化、经济等最为发达地区之一,《旴江集》卷二十八《寄上孙安抚书》有载“江淮而南,天府之国” 。
闽中福州、泉州等地在明代时也曾被称为“天府之国”,《闽中海错疏·原序》称其为“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 。沈阳(盛京)是清廷入关前首都,《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九《国俗·物产·御制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认为“盛京山川浑厚,土壤沃衍 。盖扶舆旁薄,郁积之气所钟,洵乎天府之国,而佑我国家亿万年灵长之王业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