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科学”号5月31日电(采访人员张旭东)正在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的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日前在一座海山上意外采集到两只深水海兔 。这两只粉色海兔看上去呆萌可爱,在深水非常罕见 。
文章插图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奎栋介绍,海兔的学名叫海蛞蝓,因其头上有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俗称海兔,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 。海蛞蝓并非是单一物种的称谓,而是一大类形态特化的软体动物的统称,其中的裸鳃类和后鳃类是报道较多的类群 。
“由于研究不充分,海蛞蝓在高级阶元的系统分类上仍然比较混乱,尤其是近年来在亚纲、下纲、总目、目、亚目等阶元变动频繁 。”徐奎栋说 。
文章插图
据了解,海蛞蝓全球已知有3000多种,栖息于海底,从近岸到5000米的深海底均有分布,主要发现于热带浅海,少部分见于南北极海域、西北太平洋及东北太平洋的深水(水深超过200米) 。
徐奎栋说,在热带西太平洋深水,特别是深海(水深超过1000米)中,还未见有海蛞蝓的相关报道,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海域的海底极度缺乏探测研究所致 。因此,这个海域到底有多少个种类的海蛞蝓,它们如何分布,种群数量如何,以及与其他海域海蛞蝓的起源进化关系等问题,目前都是未知的 。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开展样品采集,只有在获得生物标本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物种的准确分类鉴定,从而真正知道这是个什么物种,尤其是那些人类还未曾认识的物种 。”徐奎栋说,对于一个未知物种,通常需要两个甚至多个标本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分类鉴定和描述 。
文章插图
他表示,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角度,首要的也是搞清都有哪些物种,了解各个物种如何分布、种群数量有多少等,然后才能评估各个物种的保护价值 。保护的前提是充分的研究,没有研究则谈不上保护 。
【中国科学家探究海兔在深海的生存状态是什么】“科学”号正在执行的是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西太平洋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科学调查”航次任务 。专家表示,科考队员利用“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进行海山生物的定点、精准采样,不破坏海底生态环境,而且仅采集有代表性物种,因此不会对海底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
推荐阅读
- 溯源燕窝怎么查询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指
- 神舟系列飞船资料
- 墨荷园为什么烂尾,合肥建的中国最大私家园林在哪里
-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
- 新加坡在中国地图位置
- 如何评价李鸿章
- 平安夜送苹果的含义,为啥平安夜中国人要送苹果呢?
- 皇帝菜为什么叫皇帝菜
- 中国允许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十大转基因作物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