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最敏感的,可偏偏有些家长最喜欢轻易地否定孩子 。也许家长是无意的,但这些话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坏的影响 。

文章插图
01
你怎么这么傻!
家长:“这讲第几遍了?你怎么还听不懂呢?”
孩子:“这道题好难 。”
家长:“到底难在哪儿了?和你同龄的孩子都会做 。”
孩子:“我好像没有数学天分……”
家长:“你怎么这么傻!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以后可怎么办啊?”
“你怎么这么傻”这句话是无视孩子人格的话中最有代表性的 。
当你无视孩子的人格时,就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性、成就感等,无情地踩在了脚下 。令人惊讶的是,家长很容易说出无视孩子人格的话,而不自知 。
“你这个没用的!”
“你这孩子谁会喜欢啊?”
“真是无可救药!”
“当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 。”
“真是冤家!”
“你还好意思吃饭 。”
上面的话,哪怕说过一句,家长也要好好反省一下 。因为这些话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这种践踏孩子人格、毁掉孩子梦想、玷污孩子未来的话,简直就是恶毒的虐待 。
有时孩子的表现的确像傻瓜,让你不满,你忍无可忍才说了上面的话 。可是有用吗?孩子的状态不是你用抱怨就能改变的 。对孩子说这些话,不但没任何好处,还可能真把他推向深渊 。
02
我要是你,就不这样做 。
家长:“选课外班,想好选什么了吗?”
孩子:“想好了,选足球和手工课 。”
家长:“上次你报的不就是这两个吗?”
孩子:“我觉得继续学会更好些 。”
家长:“我要是你,就不会重复选课 。只有学习新知识,才更有意思啊!”
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忠告“我要是你,就如何如何” 。他们本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指一条相对安全、便捷的路,没想到孩子看到的却是谴责 。这句话只强调了家长的想法,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和抗拒感 。
不管孩子的想法如何,家长都应该先肯定孩子,比如“爸爸觉得你这样做好像也不错”,或者换个说法,比如“如果是妈妈,她可能会那样做” 。
有些孩子在父母给出建议后,会故意做不好,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父母是错的,从而达到报复的目的 。有些孩子会做出极端行为,以切断自己与家长的互动 。
家长这么说一两次没关系,但反复说,非常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 。
03
你连这个都不懂?
孩子:“爸爸,飓风是什么?”
爸爸:“怎么突然问这个?”
爸爸:“你连飓风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说让你平时多看书啊!”
孩子没学过,当然不知道 。即便学过,他也有可能忘记 。如果因为这点小事就责备孩子,他会认为自己很无能 。被父母瞧不起,他会陷入被孤立的茫然中 。
父母说这话,主要是因为懒,嫌麻烦 。但是孩子不明白,只会感到父母看不起他 。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会给孩子留下很坏的印象——父母不只不愿意教我,还嫌弃我 。
孩子之所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主要是想确认一下自己获取的知识是否正确,同时确认一下父母对自己的爱 。
有时,父母会被孩子问的问题难住而恼羞成怒:“你连这个都不懂?”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厌烦自己比父母答不上问题更让他受伤 。所以当孩子问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不耐烦 。如果不懂,就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不懂,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
04
你问这个干什么?
孩子:“妈妈,谁寄来的快递?”
妈妈:“妈妈在网上买的 。”
孩子:“买的什么?”
妈妈:“是妈妈需要的一些东西 。”
孩子:“是什么啊,我能打开看看吗?”
妈妈:“你看这个干什么啊?干你该干的事儿去!”
什么都想知道的孩子,有时的确烦人 。父母恼火时会不自觉地发脾气,但是再生气也不能用“你问这个干吗”“有工夫问这个,不如去学习”之类的话来刺伤孩子,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被人无视的感觉很糟糕,加上孩子内心脆弱,不像大人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情 。当他被父母无视时,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内心受到很大打击 。
当孩子大事小事都要插手时,要了解一下他为何那么做,目的是什么 。孩子是想知道答案,还是想借机和妈妈聊天?如果是前者,就给他一个明确答案,解开他的困惑 。如果是后者,就跟孩子进行一次深入交流,满足他的沟通欲望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父母都要态度亲切 。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制订规则,比如,有疑问,先问哥哥姐姐,如果得不到答案就去翻书;如果还解决不了,再问爸妈 。
05
幸亏你爸(你妈)没看见 。
妈妈:“你怎么又穿鞋爬上座位了,你爸最讨厌在车里这样了 。”
孩子:“脱了还要穿,太麻烦 。”
妈妈:“总之,你不能穿鞋踩上来 。幸亏你爸没看见,不然又要挨训了 。”
对孩子来讲,爸爸的评价很重要,但自身的期望和成就动机更重要 。如果妈妈总说“幸亏你爸没看见”这种话,会让孩子产生羞愧心理,认为外界评论比自己的期望和成就动机更重要 。
理论上说,外界评价和内心动机(即成就动机)平衡是最好的 。但在生活中,两者是失衡的,比起孩子的成就动机,人们更在意外界评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有必要保护孩子,更多地强调孩子的成就动机 。
【这6句话,但愿你从没对孩子讲过话】
06
小小年纪,你懂什么?
孩子:“妈妈,弟弟总烦我 。”
妈妈:“他是你弟弟,你让着他点 。”
孩子:“妈妈总偏袒弟弟,我很忧愁 。”
妈妈:“哈哈,你知道什么是忧愁吗?”
孩子:“怎么不知道!”
妈妈:“小小年纪,你懂什么叫忧愁?”
其实,换个立场,妈妈就能理解孩子了 。
小时候趁妈妈不在家,你拿着妈妈的口红朝嘴上乱抹;趁姐姐出门,偷偷穿上她的高跟鞋 。
结果,被大人发现,就会听到这样的话:“小小年纪,就知道臭美了!”当时,你不也在心里暗暗反驳:年纪小就不能抹口红、穿高跟鞋吗?
回想一下年幼时的心情,你就不会说“小小年纪,你懂什么了”,你就能理解当孩子听到你说这句话时,内心有多压抑了 。
孩子虽小,但情感丰富,能察觉到自己在一件事情中感受到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所以,家长不要小瞧孩子,而应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交流 。
END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余笙唐诀是什么小说,劫后余笙这部小说叫什么
- 有诗意的朋友圈句子
- 从善如崩从恶如登这句话对吗
- 越亲近越伤害的说说
- 找出鲁迅先生的笔名十个查一查这些笔名有什么含义
- 王者荣耀各种英雄的克星 这些英雄的克星你知道吗
- 车险的保险标的是指什么,在保险中保险标的这个标的是什么意思
- 微博如何强制注销账号 这里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可以参考
- 8到15度左右穿什么衣服 潮人教你这样穿
- 唐山遵化凤凰岭在哪 这里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