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下午 , 中国空间站最后一个主体部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 标志着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进入收官阶段 。 等到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对接 , “天宫”组装完成 , 中国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的梦想也终将实现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三十年 , 如弹指一挥 , 却在当代中国科技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今天 , 整整一代人的光阴 , 许多人加入航天领域时正值青年 , 到如今已经是白发苍苍 。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就是其中一位 。
杨宏年轻时攻读信息论专业 , 后来进入空间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深造 , 最终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空间站系统总师杨宏:逐梦三十年,梦天实验舱让美梦成真】他在29岁就被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专注于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攻坚 , 提出基于天地互联的网络技术 , 突破跨航天器、跨舱段多专业功能级重构难题 ,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空间探索的进程;
他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工程师 , 到今天成为空间站系统的主要负责人 , 见证了中国航天“三步走”策略的顺利实施 , 也亲身经历了其中的曲折与艰辛 。
如今 ,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 空间站圆梦在即 , 杨宏必定也是笑得最灿烂的人之一 。
空间站系统总师杨宏?
从通信工程到结缘空间探索辽宁通化 , 毗邻吉林市 , 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 文化底蕴深厚 。 1963年 , 杨宏就出生在这里 。 那时候 , 国内刚刚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 杨宏家庭也并不宽裕 , 却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 。
杨宏的父亲是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 , 母亲是是一名中学老师 , 虽然算不上书香门第 , 但也算是知识分子家庭 。 受到父母的熏陶 , 杨宏从小就喜欢读书 , 善于思考 , 还常常和父亲讨论自己在工程学上的学习心得 。
1980年 , 杨宏考上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 在通信工程学院读信息论专业 。 这所学校 , 就是今天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是国内通信、无线电等领域的老牌名校 。 在那里 , 杨宏学习了系统的信息学知识 , 成为现代信息工程的一名青年才俊 , 毕业后被分配到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铁道部工作的那几年 , 杨宏开始接触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前沿 , 在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中 , 发现了自身水平的局限 , 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 1988年 , 杨宏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造 , 攻读硕士学位 。
作为研究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 杨宏不仅受到研究院的器重 , 也得到了很多其他单位的青睐 。 当时刚刚成立的联想集团 , 想要高薪聘请杨宏去担任技术人员 。 杨宏也曾经心动过 , 但经过深思熟虑后 , 他明白自己对于空间探索更感兴趣 , 于是婉拒了联想抛出的橄榄枝 。
更重要的是 , 当时中国的空间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载人航天工程也即将拉开序幕 , 对于年轻的杨宏来说 , 这才是他能够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 于是 , 杨宏就这样进入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 。
也许 , 那时候的杨宏也没有想到 , 自己就这样与空间探索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引领空间探索技术攻关1992年 , 对于中国载人航天而言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 这一年 , 是杨宏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第二年 , 载人航天工程在经过了数年的论证之后终于成功立项 , 杨宏被安排到载人飞船总体室工作 。
也就是在那里 , 杨宏的科技才能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 他全身心投入到载人飞船领域的技术研究和攻关中去 , 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 忘了有多少次 , 杨宏和团队一起 , 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 , 是怎样通宵达旦 , 不舍昼夜地工作的 。
在载人航天领域 , 哪怕是小到一个螺丝钉的问题 , 都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 因此 , 要确保所有细节万无一失 , 就要求杨宏和其他技术人员都需要倾注所有精力 。 事实上 , 对杨宏来说 , 这只不过是他的日常罢了 。
推荐阅读
- 如今有了国产“金刚钻”,国际前沿科技第一排,中国人终于站稳了
- 续篇:失传两千年的“汉紫”与现代超导实验,它的制备有多难?
- 从“曙光”到“梦天”,天宫千年圆梦
-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它究竟有多厉害?货物能出舱,还能放小卫星
- 土壤水分测定仪进行土壤水平检测
- 假如人类突然消失,地球会怎样?
- 中国规模最大的太空实验舱,详解多功能的“梦天”实验舱
- 中国空间站最后一块“拼图”!长五B成功发射最重舱段梦天实验舱
- 我怎么这么好看!黑猩猩也爱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