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电影工业重镇 , 已经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既定印象 。 然而 , 《歧路风景》却释放了属于莫斯科的独特信息 , 几乎不存在于电影中 , 却与市民生活的一切重合 。 实验电影创作在俄国电影界中非常少见 , 由于俄国电影发展由来已久 , 对于何谓电影有着明确的既定印象 , 且一旦电影被制造出来 , 便能被无止尽播放的工业体系已然成形 , 因此鲜少有人打破这样的循环 , 直到近年来才开始有更多独立电影和实验电影出现 。 而塞伦金娜便是在传统俄罗斯美学的电影中另辟蹊径 , 希望将俄罗斯的城市和生活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
【目光、地图与私讯的《歧路风景》,何谓真实莫斯科?】
《歧路风景》不仅获得2021年威尼斯影展国际影评人周新作者特别奖 , 更是俄罗斯电影学者、影评人、策展人共同选出的2021年最佳俄罗斯电影 , 或许能窥见俄罗斯影、艺、学界对于实验电影的惊喜与期待 。 《歧路风景》中的莫斯科似乎是破裂的 , 本片透过进行毒品交易的主角游走在城市之中 , 望见莫斯科繁华市容里的各式角落 , 他经过学校、庭院 , 各式废弃的、安全的水泥墙之间 , 毫无关系的人们生活在这里 , 并通过毒贩而有了联系 。 本片主要使用三种图像 , 一为透过16毫米胶卷拍摄的视频 , 呈现了如监视画面般的远景视角 , 二为互动式地图的画面 , 三是主角与交易方线上文字对话的屏幕画面 。 透过结合这些画面 , 导演赋予观众多样的视角 , 不仅打破由幢幢建筑立起的城市框架 , 亦旁观城市的晦暗面如何匍匐残喘 。
透过三种画面 , 导演建立了三个层面的莫斯科 。 首先是日常可见的莫斯科 , 那些街景、大楼与废弃场所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 也是当地人最熟悉的莫斯科;二是地图上显现的莫斯科 , 那是第三方所拍摄、呈现的莫斯科 , 可以称之为客观的视角 , 却也带了陌生感 , 它让人们得以从未曾尝试过的视角、维度观察这座城市;最后则是隐藏的莫斯科 , 毒贩与买家的对话仅存于那个空间 , 没有被其他人发现便不存在 , 但见证一切的我们却又无法否认历史曾经发生 。 16毫米胶卷透出的莫斯科是摇晃、变动 , 永不静止的 , 而互动式地图、对话画面却是清晰、永恒静止的 , 混合这两种完全不同质地的媒材 , 呈现两种相异的美学 , 更表达了由三种莫斯科呈现了三种真实 , 三种情状无一虚假 , 透过三者的互相碰撞 , 试图寻找出莫斯科更为多元的模样 。
本片虽有剧情性 , 但拍摄视角、叙事手法却模糊了影片类型的分界线 , 看似监视器的视角 , 实际上亦可能是人于空间中的位置变化所导致 , 当人们站在桥上、高楼 , 同样会拥有远眺、俯视的眼光 , 然而因为镜头是静止的 , 便让一切变得更加复杂 , 也使观众在解读这样的城市地景时 , 下意识地将自我排除 , 而是将诠释权交给如监视器这样的他者 。 换个角度来说 , 在片中人们出现的时间远比建筑、风景来得少 , 观众甚至无法得知主角的名字 , 这样的匿名性加剧了莫斯科城市空间的疏离感、灰冷氛围、以及潜藏的危险 , 危险来自于人们所不知道却无时无刻在发生的犯罪 , 更来自当局、社会氛围的宰制力 。
主角负责将毒品放在安全的地方供买家拿取 , 但他同时又在流浪狗收容所工作 , 如此反差模糊了善恶的界线 , 而主角运送毒品的虚构故事又与在收容所工作的真实性 , 呈现了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的对比 。 此外 , 导演邀请到真正的活动家在地铁站出口举起反战标语 , 一切都与其真实人生息息相关 , 只是来到导演指定的场所拍摄 。 种种安排都能看出导演对于模糊、融合媒材与叙事的爱好 。 导演刻意模糊了本片的时间线 , 使得这部在2018至2019年拍摄的电影与现状看起来格外契合 , 若说毒品交易是导演所呈现的城市阴暗面 , 那么与乌克兰的战争即是整个国家的黑暗面 。
《歧路风景》试图再现在城市里不断发生 , 并固化城市、国家系统的事件 , 从警察对群众的盘查 , 到城市里随处可能存在的毒品交易 , 国家先建构了权力的配置 , 伴随如此状况的配套措施便相应而生 , 毒品分销网络便是其中一例 。 导演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 , 我们无法得知最后主角去了哪里 , 是否被抓了?即使他被抓捕 , 城市的权力配置依然没有变动 , 伏于体制之下的暗流依然生生不息 。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经中心 , 其地域无法扩张延伸至广袤领土 , 亦无法代表所有地方的权力系统状态 。 但根据调查 , 近年间俄罗斯的公权力系统越发稳定 , 俄罗斯人对公共机构的信任不断增加 , 前五名分别是总统、军队、国家安全机构、政府和教会 , 无一不显示即使城市、国家不断在变动 , 权力配置偶有被打破、逃脱的空间 , 但整体而言依然十分稳定且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