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作品 , 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 , 经过独立思考后 , 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
常清君导读:对联 , 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 , 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 , 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 , 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 。 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 , 即“联话” 。
【清代郑板桥给自己写的一幅百字寿联,生动揭示人生真谛】郑板桥(1693年—1766年) , 即郑燮(xiè) , 字克柔 , 号理庵 , 又号板桥 , 世称板桥先生 , 江苏兴化人 。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
他于康熙年间中秀才 , 雍正年间中举人 , 乾隆年间中进士 , 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 , 后客居扬州 , 以卖画为生 , 是“扬州八怪”之一 。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 , 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 , 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 因其书画风格异于常人 , 不落俗套 , 故称“八怪” 。 )
郑板桥在诗书画方面皆有成就 , 世称“三绝” 。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工书法 , 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 , 自称六分半书;诗文真挚风趣 , 为民众所喜诵 。
话说在郑板桥六十寿辰的时候 , 他给自己撰写了如下一副对联:
上联:常如作客 , 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 , 瓮有余酿 , 釜有余粮 , 取数页赏心旧纸 , 放浪吟哦 , 兴要阔 , 皮要顽 , 五官灵动胜千官 , 过到六旬犹少;
下联:定欲成仙 , 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 , 眼无俗物 , 胸无俗事 , 将几枚随意新花 , 纵横穿插 , 睡得迟 , 起得早 , 一日清闲似两日 , 算来百岁已多 。
整副对联长达104字(上下联各52字) , 以常清君个人的理解参悟 , 其中上联的大致意思是说:人生如旅途 , 处于不停的行路之中 , 就像到不同的地方做客 , 其实用不着处处都要求得安稳如意 。 在物质上能有基本的温饱就够了 , 更重要的是要有吟诗作画之类的兴趣爱好 , 事业追求 , 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舒心 , 同时又要把握分寸 , 动静有度 , 这样就可以保持耳聪目明 , 口齿清晰 , 即使到了60岁 , 也拥有青少年一般的状态 。
下联的大致意思是说:如果非要给自己确立诸如一定要做神仙之类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 要就等于是自寻烦恼 。 其实只要做到能够适时筛选过滤掉生活中那些庸俗无意义的事情 , 把握生活中的那些闪光亮点 , 珍惜光阴 , 那么一天就可以当做两天来过 , 活了60岁 , 也等同于活了超过100岁了 。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 常清君觉得下联中的“只令耳无俗声 , 眼无俗物 , 胸无俗事” , 其内涵并非不听俗声、不见俗物、不遇俗事 , 因为生活中的俗声、俗物、俗事 , 可以说是无时无处不在 , 想要避免几乎不可能 , 除非到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去隐居 , 所以作者的真实含义是指即使听见了俗声、看见了俗物、遇到了俗事 , 也能够做到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或者尽量少染)那样 , 将其筛选掉、过滤掉 , 不受其负面影响 。
不知大家从中是否受到了启迪 , 反正常清君又领悟了不少人生真谛 。
常清君云:六十自寿联 , 道尽人生之真谛 。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 , 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 , 如若转载等 , 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