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香梨
中国是癌症大国 , 在每年新增确诊超过460万例的同时有280万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亡 。 抗肿瘤药物自然也是医药市场上的重头戏 , 不但化药层出不穷 , 以PD-1为代表的新路径新疗法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突破 , 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 。 其中CAR-T被认为是目前最具价值的方向之一 , 被誉为癌症病人“最后的稻草” 。
2021年6月复星引进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作为国内首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 。 这条看起来很难“破圈”的新闻迅速引爆了舆论场 。 在媒体的反复演绎中 , CAR-T不但化身为有望治愈癌症的终极答案 , 其120万一针的惊人天价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生命到底值多少钱的社会大讨论 。
CAR-T真有这么神奇吗?国内药企在这条路上表现如何呢?
一、T细胞变身生化战士
CAR-T的学名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
T细胞是人体中发挥免疫功能的一种白细胞 , 而CAR-T技术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把能识别到肿瘤细胞的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表达在从患者体内提取的T细胞表面 , 然后通过培育手段把处理过的T细胞扩增到所需规模 , 并把这些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 。 这些被改造后的T细胞就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会对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发起定点攻击 , 达到杀灭目的 。
CAR-T治疗过程机制示意图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 科济药业招股书
可以看出 , CAR-T并不是传统药品 , 而是一种需要基于患者情况进行的长周期个性化治疗 。 由于排异问题 , 目前已上市疗法都需要利用患者的自体细胞 , 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 。 从这个角度看 , 天价其实不足为奇 。
自2017年首个CAR-T产品问世以来 , 全球市场规模在几年间取得了较快增长 , 2017-2021CAGR高达165% 。 但由于费用高昂且潜在患者基数有限 , 如今整体容量也就在二十亿美元 。 其中Yescarta一款就占了5.87个亿 , 留给其他竞品的份额不多 , 考虑到CAR-T的研发和治疗成本 , 起码目前来说还算不上是一条很有“钱”景的方向 。
全球CAR-T治疗市场规模及预测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 科济药业招股书 , 国盛证券研究所
二、国内市场难达预期
至于中国市场 , 目前国内已有两款CAR-T产品上市 。 除了复星凯特的奕凯达之外 , 另一款是药明巨诺(02126)的倍诺达 。 从公司名字上就可以看出 , 它们分别是复星医药(600196)以及药明康德(603259)参与的合资公司 。 这两款产品也均是通过技术转移和原辅料进口实现快速审批的进口CAR-T , 而国产CAR-T暂时没有一款获批上市 。
商业化表现方面 , 2021到2022H1药明巨诺共取得收入9680.4万人民币 。 而复星凯特虽未披露具体数字 , 但复星医药在交流会上披露奕凯达上市一周年共有200多位患者接受治疗 , 按120万的价格粗算大约实现了2.4亿元收入 。 身负“神药”之名却上市一年卖不到4亿元 , CAR-T在中国的起步难言理想 。 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预测国内CAR-T市场在2022年实现15亿元规模 , 2030年迈入289亿元 , CAGR高达45% 。 不过从2022H1情况来看 , 这实际表现恐与预测相去甚远 。
预测市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一门玄学呢?这是笔者自从业以来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天问 。
中国CAR-T治疗市场规模及预测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 科济药业招股书
三、适用有限却研发蜂拥
说到这儿可能有看官觉得很奇怪 , 国内癌症病人这么多 , 怎么接受治疗的患者仅有这么一点?这首先和CAR-T的局限性有关 。 因物理障碍等原因 , 已上市的疗法适应症范围均比较狭窄 。 仅适合部分罹患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瘤的患者 , 对占比达90%以上的实体瘤患者尚爱莫能助 。 药明巨诺在公告中认为国内符合CAR-T条件的患者至少有15000名 , 这个“至少”用的十分魔性 , 毕竟相较于千万级别的存量患者基数而言 , 这个数字实属少得可怜 。
推荐阅读
- 世界最大钻石勘探船,耗资14亿美元,每天光运转费就高达10万美元
- 仅仅一片海洋就吸收了几乎所有的过剩热量。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 120万一针抗癌药,中国首例CAR-T治疗患者,如今怎么样了?
- 难以想象,这些曾经出现在教科书上的名人,至今依然健在
- 胰岛β细胞死亡机制被华人科学家发现,有望成为糖尿病突破点
- 物理学是什么?
- 巴基斯坦:暴雨破坏了考古遗址
- 太阳系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地方,竟然不是火星!而是金星!
-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