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图片


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图片


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图片


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图片


传说中“没有脚的鸟”,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图片


立秋已过 , 天气微微转凉 。 正当我们感叹天气的变化时 , 一种鸟悄无声息地踏上了自己的旅程 , 空荡荡的巢穴表明这群可爱的精灵已经在向非洲进发 。
这种“酷爱旅行”的鸟儿就是北京雨燕 。 每年的4月到7月 , 北京雨燕都会不远万里来到北京 , 在90天左右的时间里 , 产卵、孵化、育雏 , 并在天气转凉时前往非洲 , 等到来年春天再和大家相见 。

北京雨燕在空中飞翔 (图片来源:globaltimes.cn)
01.几乎不落地的“飞行员”说起北京雨燕 , 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 , 但是谈到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之一的妮妮 , 大家肯定不会陌生 , 其实妮妮的原型就是北京雨燕 。
北京雨燕(Apus apus pekinensis)其实是雨燕(Apus apus)的一个亚种 。
1870年 , 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发现北京的雨燕在形态上和欧洲的雨燕有所不同 , 故而将其称为普通雨燕的北京亚种 , 也就是所谓的北京雨燕 。

北京雨燕 (图片来源:pbase.com)
北京城区是北京雨燕的主要分布和繁殖地 , 而远郊区县则相对较少 。

因为雨燕属于攀禽 , 需要山体岩缝或者洞穴筑巢 , 而北京自明代迁都以来 , 兴建了大量的建筑 , 这些建筑中的梁、檩、椽形成了一个个的人造洞穴 , 相比于野外更加安全舒适 , 长久以来 , 雨燕就慢慢习惯了在北京城筑巢繁殖 。
不论是欧洲的普通雨燕 , 还是北京雨燕 , 每年7月 , 它们都会离开栖息地 , 迁徙到非洲中部和西部的区域 。 虽然它们长途跋涉前往非洲旅行 , 但令人讶异的是 , 它们的脚可能从未踏足过非洲的土地 。
它们在空中觅食、在空中交配、在空中获取筑巢材料 , 它们或许会降落在树枝或者房屋上 , 但不会真正降落在地面 , 因为它们的腿脚短小 , 翅膀又很长 , 一旦落在平地 , 就无法借助腿部力量再次起飞 。
如果没有得到救助 , 就几乎预示着死亡的命运 , 所以雨燕也被称作“没有脚的鸟” , 其属名和种加词“apus”源于希腊语“apous” , 意思就是“无脚” 。 不得不感叹一句 , 分类学家们起名的本事真是绝了 。

雨燕的小jiojio (图片来源:merseysiderg.org.uk)
为了搞清楚雨燕会在空中停留多长时间 , 2013年 , 几位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为19只雨燕安装了轻型的数据记录装置 , 并在一两年后重新捕获它们 。 研究人员通过装置记录的雨燕的加速度、身体姿势等数据 , 判断其当时正在飞行 , 还是在休息 。

数据显示 , 一些雨燕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几乎从未停止过活动 。 举个例子 , 科学家们发现 , 在 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4 月期间 , 一只雨燕只在2月份休息了四个晚上;在第二年 , 这只雨燕从未休息过一整夜 , 具体而言 , 它只休憩了两个小时 。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 , 雨燕在迁徙的过程中 , 花费在停留休息的时间只占全程的0.64% 。

雨燕 (图片来源:newscientist.com)
如此长的飞行时长意味着雨燕必须能够在飞行时睡觉 , 虽然没有足够小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雨燕飞行时的脑电波变化 , 但是对军舰鸟的研究表明 , 鸟类确实可以在飞行途中睡觉 。

或许 , 雨燕也像军舰鸟一样 , 每次睡上几秒 , 又重新振作精神 。 可能只有这样 , 才可以让它们跨过千山万水 , 完成这一来一回就是几万公里长途旅行吧!
02.这是一场三万多公里的旅行事实上 , 虽然人们长期以来都很好奇雨燕的飞行能力和迁徙路线 , 但由于雨燕是在是太小太轻了 , 只有30-40克重 , 稍微重一点的装置都会影响雨燕的正常飞行 。

戴着环志的普通雨燕 (图片来源:commonswift.org)
所以在早些时候 , 人们试图通过环志(特制的、标有编码的金属脚环)来了解雨燕的飞行踪迹 。 但是大家也知道 , 雨燕飞得快 , 又飞得远 , 环志的最大作用可能就是用于估算雨燕对于繁殖地的忠实度 。 想要知道它们飞往何处 , 经过哪些地方 , 还得找到其他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