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叛变”?也说p53基因的突变


抑癌基因“叛变”?也说p53基因的突变


来源:澎湃新闻

      正常p53基因的作用 , 就是告诉细胞们:到点的 , 该走就要走了 , “老而不死是为贼” 。 而在细胞癌变过程中 , p53基因突变 , 大家可以把“突变”理解为“黑化” , 这种告知细胞“该走就要走”的过程出了问题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
【抑癌基因“叛变”?也说p53基因的突变】近日 , 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题为“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the tumor suppressor p53 in hepatocytes paradoxically promotes non-cell autonomous liver carcinogenesis”的研究报告中 , 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观察到 , 患有慢性肝脏疾病(CLD , chronic liver disease)的患者的肝脏细胞中p53的持续激活 , 实际上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 人类5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均发现了该基因的突变 。 一个原本抑癌的基因 , 摇身一变为促癌的基因 , 这就要从p53基因本身的突变说起 。
      大家可能经常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抑癌基因这个词 , 从字面上理解联想 , 抑癌基因就是拥有抑制癌细胞功能的基因 , 如果能够让它们发挥功效 , 则癌症就可能被治愈 。 的确 , 科研界与临床医生们都在这个方向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 但是目前的现状是 , 大部分人依旧会谈癌色变 。 今天不妨就从抑癌基因中的明星分子——p53入手 , 为大家简单解说一下抑癌基因的作用特点及研究现状 。
      p53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 而p53基因突变后 , 由于其空间构象发生改变 , 促进凋亡作用消失 , 而突变的p53基因由抑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 。
      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 并非单一基因导致 , p53基因发挥抑癌作用也并非单基因作用 , 有关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 。
p53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 , 自从该基因在1979年被首次发现以来 , 有关其研究的专业论文已经达到几万篇 。 据统计 , 在人类50%以上的肿瘤组织中均检测出突变型p53基因表达 , 说明该基因的改变很可能是人类肿瘤产生的主要发病因素 。
      正常表达的p53基因 , 其蛋白质产物p53蛋白可以促进细胞凋亡 。 所谓凋亡 , 说的直白点就是正常的细胞死亡迭代过程 ,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能产生大量的新的细胞 , 同时也会有大量的老化细胞进入凋亡流程 , 正常p53基因的作用 , 就是告诉细胞们:到点的 , 该走就要走了 , “老而不死是为贼” 。 而在细胞癌变过程中 , p53基因突变 , 大家可以把“突变”理解为“黑化” , 这种告知细胞“该走就要走”的过程出了问题 , 很可能就变成了“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 所以癌细胞们就拥有了想活多久就活多久的能力 。
      回到我们开头就提到的问题 , 是不是让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 就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 , 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呢?理论上来说 , 是可行的 , 然而这只是理论 。 为什么感觉有点悲观呢?因为以上的论述 , 只是把p53基因作为引起肿瘤发生的单因素来进行科普讲解的 , 然而肿瘤的发生牵扯多种基因作用 , 机制非常复杂 。 举例说来 , p53基因突变就不是个简单的流程 , 突变到什么程度会引发肿瘤?哪些因素引发p53突变?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的?有没有其他抑癌基因共同参与?机制如何?……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化过程 , 其中许多机理都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 所以这也是即便我们知道p53基因拥有强大的抑癌作用 , 也不能完全攻克肿瘤的重要原因 。
      最后的最后 ,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个令人沮丧的现实 , 我们的科研工作者和医生们恰恰是在这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 , 首个针对p53基因治疗的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 商品名“今又生”就于1998年诞生于我国深圳 , 报道显示其已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 , 有一定临床效果 。 但由于一些研究以外的原因 , 这款药现已停产 , 目前针对p53 ,临床没有在使用的靶向药物 。 正如前面所说 , 肿瘤的发生绝不是单一基因作用 。 总之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作者郑雨薇 , 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