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由来的传说
中秋由来的传说,每年我们都会过中秋,那大家知道中秋的由来吗?不知道的话,现在跟着小城生活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 。
中秋由来的传说1
中秋节来历一
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 。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又正好们于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了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二
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 。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
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便奔月亮去了 。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叫做中秋节 。
中秋节来历三
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
【中秋由来的传说】 扩展资料: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中秋祭月、赏月、拜月由来以久,在古时人们每逢中秋则会在香案上摆上供品以祭拜月神 。
赏月之风在唐朝宋朝十分盛行,因此出现了大量文人骚客以月为内容的诗词,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到了明清,各地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
吃月饼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传到民间,只是当时还不叫“月饼”,而是俗称“小饼”和“月团” 。
发展至明朝,月饼成为中秋节节令食品,这一习俗也在民间彻底流传开来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做成图案印在月饼上,更加惹人喜爱 。
江南一些地方还有“卜状元”的习俗 。简单说来,就是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放,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 。而后全家人掷骰子,按照点数大小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取相应的月饼吃掉,其乐融融 。
中秋由来的传说2
起源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 。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
发展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 。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 。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
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 。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 。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 。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 。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 。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
中秋由来的传说3
1、来历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 。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
2、传说
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 。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 。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 。后羿的一个门徒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 。
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长居于此 。后羿心痛不止,于每年八月十五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
3、故事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
推荐阅读
- 农村常种植的“小春作物”有哪些?
- 哪些野菜可以人工种植?种植的野菜每亩效益如何?
- “穷病,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 一头活猪不过称,怎么知道它的重量?
- 公的猕猴桃树为什么不开花
- 红芭拉多葡萄的优缺点
- 盆栽无花果的品种哪种好
- 哪个品质的无花果好吃
- 恒温花洒|高仪34598/27357恒温花洒如何,值得入手的原因分享!
- 葛根的营养价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