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跌到8元一斤,饭店与其相关的菜品都便宜了么?
生猪跌到8元一斤,饭店与其相关的菜品都便宜了么?
文章插图
没有降价,上涨容易下降难 。我走访了我们这里的许多餐馆,我认为大多数地方饭店与其相关的菜品都是维持原来的价格进行销售的 。
国内物价上涨,理论上是相关的下游产品是随着物价涨价的节拍进行调整价格的或者数量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合节拍的,肥猪价格下跌后调整价格的速度就非常迟缓的,现在在许多早餐、餐馆的涉及猪肉的菜肴仍然维持原来的销售价格进行营业 。
虽然市场的肥猪价格在年初就开始出现地下降,下跌幅度非常大,但是由于中间环节过多,每个环节都要赚取一定的利润,到下游行业基本没有看见价格下降的趋势 。首先是农贸市场中猪肉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我们这里的农贸市场中的猪肉现在最低价格是每斤19元左右,而在春节期间每斤销售价格是23元左右,肥猪降价36%左右,而猪肉才下降21% 。由于零售阶段猪肉仍然维持在较高的价位,导致猪肉的销售量萎靡不振,过去猪肉价格正常时,猪肉摊位前是人头攒动,现在是非常冷清,购买猪肉的消费者很少,我昨天问了一个猪肉零售商,他说过去猪肉没有涨价和跌价的时候,每天销售的猪肉在9点前就可以全部销售完,现在要延长1—2个小时才能卖完,昨天一直卖到11点过才卖完,现在不好卖了 。
文章插图
餐饮业的猪肉菜肴根本没有随着猪肉下降的比例调整降价后的价格,而是维持原来高价猪肉时期的销售价格,现在进入餐馆消费的顾客也很少点猪肉类菜肴,猪肉菜肴是价高量少,价格和数量没有及时调整 。我随一个旅游团旅游,过去最少有1—2个涉及猪肉的菜肴,现在一个都没有,以鱼替代荤菜,一问,我们这里的猪肉价格太高 。最明显的是早餐,我们这里的早餐,猪肉涨价后猛提高价格,肥猪降价后仍然维持原来的价格和数量 。
【生猪跌到8元一斤,饭店与其相关的菜品都便宜了么?】
以猪肉加工的腊肉制品价格一点松动都没有,如果制作的材料是正规渠道的,销售价格是居高不下的,如果采用的原材料差点,销售价格就会明显下降 。
肥猪价格从去年9月份后开始出现下降,大多数地方从每斤18元左右持续下降突破10元,猪肉价格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许多地方仍然在20元左右一斤徘徊 。由于屠宰企业垄断白条猪的批发价,导致零售商的猪肉价格居高不下,销售量大幅度下跌 。不要认为肥猪价格下降破10元,百姓就会大量购买到便宜的猪肉,饭店与其相关的菜品都会随着降价,你想错了,到最后一公里就翻船了 。现在各个地方的屠宰企业是一家独大,过去肥猪出栏后卖猪肉的自己屠宰自己销售,不存在垄断,有多少个卖猪肉的摊位就有多少屠宰场,猪肉销售竞争是低价格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 。现在,各个地方屠宰企业控制了白条猪的价格,使猪肉价格仍然居高不下,虽然肥猪价格大幅度下降,但是百姓仍然享受不到低价的猪肉 。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有跟涨不跟跌的习惯,就是猪肉价格涨价,反而销售量大涨 。肥猪价格下降,猪肉销售量大减 。这也是心理因素,一旦猪肉涨价,担心继续大涨,为减少多余支出,一般销售商都会奉劝消费者多买点,明天还要继续涨价,于是消费者都会比计划购买的数量多买一些 。如果猪肉价下跌,消费者会认为明天的肉价更低,少买点,够吃就可以了,绝对不会多购买的,因此,凡是猪肉价格下降,消费者就会大量减少猪肉的购买量,市场的猪肉就很难卖出去 。现在的人们 。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跟涨不跟跌,也就是跟风消费 。
在流通环节上,通常情况下是今天肥猪涨价,屠宰企业明天批发的白条猪就涨价,零售商就涨价,这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涨价拍节是同步的 。如果是肥猪价格下降,屠宰企业是不着急降价的,仍然在昨天的价格进行批发,高出的就是增加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一般都是延缓几天后才缓慢提高白条猪批发价格,零售商也是同样对待,也是先赚几天的钱再按照正常价格销售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涨上去太不容易,什么肯轻易跌下来 。
其他网友观点
看猪肉价格下降了,路过卤肉店问了下卤肥肠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淘宝上搜了一下,和实体店价格差不多 。看来降不降价和原材料无关 。人工、房租等经营成本没降,单纯的看原材料的价格意义不大 。回家吃饭,安全看得见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 生猪价格多地跌破9元,1000多块买回来的小猪,还能卖回本吗?
- 生猪跌近8元,仔猪降至800元,猪肉为何高居20元?利润谁挣了?
- 29日猪价没守住8元,6月1日-15日,猪价有何逆转?会猛涨吗?
- 猪价跌破8元,规模猪场和散户,谁会先倒下?
- 生猪价格大跌超50%,养殖户亏损严重,哪些因素蚕食养殖利润?
- 补贴来了!猪价大跌53.6%,猪肉跌入8元,一头猪亏203元,咋办?
- 散养生猪每头成本2811,卖了1800?千元的亏损哪去了?
- 端午节后看生猪价格走势,跌破7元一斤,养殖户下一步该怎么办?
- 卖一头猪亏损上千元,生猪养殖业应该如何应对“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