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网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虹 王兰 实习生 任佳容)8月9日 , 记者从西华师范大学获悉 , 日前 , 西华师范大学大熊猫研究团队历时3年 , 基于全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的野外数据 , 利用资源选择函数等模型 , 从机制上阐明了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原因 , 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
目前 , 该研究成果“Landscape-scalegiant panda conservation based onmetapopulations within China’snational park system”(在中国国家公园体系景观尺度下的大熊猫集合种群保护)在Science杂志子刊ScienceAdvances发表 。 研究表明: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选择原因主要受大熊猫种群密度高低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影响 。 种群密度越低、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小的栖息地 , 会成为大熊猫的首选 。
该文作者、副研究员杨彪介绍 , 该研究针对景观尺度的大熊猫集合种群 , 整合种群密度、分布面积、人为干扰、栖息地选择因素等 , 系统性构建了不同局域种群的保护管理措施 。
“我们的首选管理措施就是要改善栖息地质量以减少竞争、提高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 增加景观渗透性以促进迁出 , 增加种群之间的连接性以促进迁入 , 防止栖息地损失和碎片化 , 增加局域种群斑块间的连通性和增加斑块面积等 。 ”杨彪告诉记者 , 大熊猫并不是一个种群 , 而是由若干个小种群组成的一个大种群 。 就好比中国人 , 在北京地区的叫北京人 , 在四川地区的叫四川人 , 大熊猫亦如此 。 他们把不同地方的种群称之为局域种群 , 大熊猫是由若干局域种群组成的集合种群 。 针对如何保护每个局域种群的大熊猫 , 研究团队就如何改善栖息地质量、防止栖息地损失和碎片化等方面 , 向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给了标准化的建议 。
【西华师大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据了解 , 该项针对大熊猫栖息地选择原因的研究 , 一方面为野生大熊猫未来的保护研究提出了方向 , 另一方面也为全球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发现猫的尾巴和它的情绪之间的关系,你想知道吗?
- 时间之箭在“镜像宇宙”出现反转
- 明明不是双胞胎,却有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这是什么原理?
- 科学启蒙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吗?科学启蒙的关键,很多父母理解错了
- 真把自己当霸主?NASA局长要求中国承担“责任”,中方果断把话挑明
- 太平洋底发现不属于地球的物质:是谁把它送到这里的?
- 人类起源于火星移民?火星地底存在文明?遥视火星发现什么秘密?
- 神秘的倒置闪电喷射是真实的,科学家看到了最好的景象
- 三星S22:IP68级防水+骁龙8芯片,8+128G跌至3999,实在卖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