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文章图片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文章图片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文章图片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文章图片


笑不活了!牛顿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谁干的?“可能是胡克!”


我人生中初次认识的英雄(如果不算孙悟空的话)是亚历山大·弗莱明 。
当时的自己大概刚刚有能力看得懂文字书 , 得到了一本科学故事合集作为启蒙读物 , 里面的让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故事 , 就是讲青霉素的发现 。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比起同龄小孩来 , 我对青霉素的感触要多得多 , 因为长过一头的疖子 , 所以没少打这种药 , 而且因为妈妈是医生的缘故 , 童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的 。 我常常去注射科室门口看护士们给病人做皮试 。 就是用一根和普通注射器有些不一样的细长蓝色针管 , 把少许青霉素推到他们的皮下 , 观察会不会过敏 。 小朋友们常常又疼又怕 , 鬼哭狼嚎 。
但我看过的科学读物却告诉我 , 这种很痛的药水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发明 , 它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 更神奇的是 , 它的发现充满了戏剧性!对 , 便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版本: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原本在实验室里犯了个错 , 让自己培养的细菌遭到了污染 , 却误打误撞 , 找到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抗生素!
费莱明获得诺贝尔奖 丨图片来源:wikipedia.org不知道为什么 , 这个故事会让作为一个孩子的我觉得非常酷!不仅记住了(那本书里有几十个故事 , 我一下就记住了这个) , 还喜欢讲给别人听 。 就这样讲了很多年 , 直到成为一名科学写作者后 , 我读到了更精细的版本 , 它和我起初的理解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 首先 , 一个人不可能靠着偶然的失误而被幸运女神眷顾 , 弗莱明在发现这种杀菌剂之前好几年都在研究溶菌酶 。 其次 , 在当时条件下 , 培养皿里面混进杂质其实是挺常见的一件事 , 因此而让实验项目遭到破坏的微生物学家不可能只有弗莱明一人 , 但可能只有他非常认真地研究了“为什么” , 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其实是一个搞艺术的画家 。
图片来源:wikipedia.org这个原因听上去有点不着调的感觉 , 却是合情合理的 , 且听我为大家道来:弗莱明是赫赫有名的切尔西艺术俱乐部的终身成员 , 并且有作品传世 。 下图这些迄今留在博物馆中的小画都是一些简单的形象 , 比如”芭蕾舞者“、”哺乳的母亲“ , 乍一眼看上去没什么特别 , 但实际上却震惊的不得了 , 因为他是用细菌色素来作颜料的!
由此所开创的手法一直为后来的同行所效仿 , 甚至美国微生物学会现在每年都会举办“琼脂艺术大赛”(ASM Agar Art Contest)来向他致敬 。

图片来源:bioart.sva.edu如果你去浏览该项赛事的网站 , 会看到许多效果出乎想象的作品 , 而2023年的参赛作品征集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
2018年获奖作品:冬春之争 @Ana Tsitsishvili作为画家的弗莱明 , 显然是很在意这“被破坏的\"培养皿是怎么回事 , 因为这会影响到他的伟大画作 。 于是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 我终于可以在儿时的启蒙科学读物基础上 , 讲出更丰满、更真实的一个青霉素故事了 。 这本科学读物就是——《放大——科学、艺术与文化的现实交汇》
你将会看到:肖像不知所踪的“牛顿宿敌”胡克、涉嫌造假的奥杜邦、了不起的统计学家南丁格尔、多重天才纳博科夫、头号科学粉丝拿破仑、加缪和诺奖生物学家的神友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