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别山岳西县后山村 , 在远离人烟的大山里 , 有座小寺庙叫药公庙 , 里面只有一个住持 , 叫王先凯 。 除此并没有其他僧人 。
下图 , 一名男子正半卧在床上 , 盖着薄棉被 , 神情淡然地玩着手机 。 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 , 正是药公庙里的住持王先凯 。 屈指一算 , 他孤身一人在药公庙里已经“躺”了七年(2014年来的)!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词——躺平 。
王先凯读小学时有一个梦想——出家当和尚
王先凯 , 今年37岁 , 小学文化 。 家境贫寒 , 从小丧母 , 父亲脾气又不好 , 无心照顾他 , 后来过继给了没有儿女的小叔 。 好在小叔对他关怀备至 , 给了他家的温暖 , 王先凯也终于长大成人 , 有了健壮的体魄 。
要说他为什么出家来寺庙修行 , 这话就比较长了 。 读小学时 , 老师问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 , 有的说当科学家 , 有的说当医生 , 有的则说当工程师等等 , 唯有王先凯梦想很特别 , 小小年纪的他 , 居然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和尚 。 如若这确实是他真实的内心所想 , 那么 , 现如今他来到药公庙当住持 , 正是梦想成真了啊 。
念完小学后 , 王先凯不再读书了 , 他迫切地想要去外地闯荡打拼 , 以报答小叔的养育之恩 。 只是 , 他缺乏工作技能 , 性格又内向 , 不善交际 , 所以在外面屡屡碰壁 , 赚不到什么钱 。 再加上后来小叔病逝 , 他更是万念俱灰 , 因此不再外出打工 , 而是选择在家“修行” 。 偶然的一次机会 , 他来到寺庙做义工 。 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寺庙里的香火味 。 别人都被那香火味呛着 , 不想久呆 , 他却很喜欢那种味道和环境 。 这都为他以后出家来药公庙当住持做了很好的铺垫 。
还有一次 , 王先凯在寺庙的山上砍柴 , 由于不小心 , 一脚踩空便滚落到山坡底 , 摔成了重伤 。 病伤期间 , 他开始了许多思考 。 他认为 , 在这尘世里 , 自己已经没有了亲人(亲生父亲还在 , 可早远离他而去) , 没有牵挂 , 也没有爱 , 而这一次磨难显然是佛祖对自己的考验与启示!出去打工 , 还不如出家修行!正是这一次磨难 , 让他最终下定了决心要出家 。
最终 , 在别人的推荐下 , 当时25岁的王先凯简单地收拾了行装 , 孤身一人来到山上的药公庙出家修行 。 而这一修行 , 便是漫长的七年!
出家修行 , 每月收入最少时仅40元
药公庙很小 , 里面一直没有僧人 。 80年代 , 主要是靠村民自觉地对药公庙修缮、打理 。 村里成立了理事会 , 对药公庙进行管理 。 王先凯来了药公庙之后 , 全盘接手管理 , 虽然没有补贴 , 也没有人给他发工资 , 但理事会承诺 , 寺庙里的香火钱全归王先凯支配使用 。 如此 , 王先凯每个月便有了一定的收入 。 人多时 , 一个月一千多块收入 , 最差情况下 , 一个月四十多块钱收入 。
图下 , 王先凯手里拿着一张二十元的纸钞 。 很显然 , 这是善人捐赠的香火钱 , 刚从功德箱里被取出来 。
虽然收入很少 , 好在他的支出并不多 。 他不用供房也不用供车 。 住的地方就在寺庙 , 又不用交房租 。 交通工具也有 , 是一部摩托车 。 吃的 , 一部分蔬菜自己种 。 生活日用品花钱也并不多 。
图下 , 王先凯正在烧火做饭 , 他烧火用的的是山上随处可见的柴枝树叶 , 这可以省掉一大笔费用;图片左半部分的辣椒酱和蒜头 , 则是王先凯自己种并且制作出来的 。 所以 , 基本上只要省点 , 节俭些 , 他的生活是没什么问题的 。
网友质疑:有手有脚 , 正值青壮 , 为何懒惰 , 躺平?
世界万物是互联的 , 没有谁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 躲在深山里“修行”的王先凯自然也不例外 。 他即便能逃脱得了世俗之地 , 不沾红尘 , 却也不能无视、无惧世俗的眼光 。
有人羡慕王先凯 , 因为他生活在山水田园之间 , 不用还房贷、车贷 , 生活自由、轻松又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