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将兵马俑放在显微镜下,看到这一幕,专家:做错了】孔子说过:“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原因停止流逝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存在过的证明都会被风吹走 。 苏轼说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与其执着于为什么自己这么渺小 , 不如想想怎么享受当下 。
“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 但是鸟儿已经飞过 。 ”——泰戈尔
这是古人对于时光流逝的观点 , 逝者已矣 , 我们更应该抓紧当下 。 但是有一个学科 , 似乎与这些站在当下追求未来的观点相悖 。 它就是历史 , 历史是站在当下看过去 。 这又是为什么呢?过去的东西会带给我们很多经验 , 古人看似什么也没有留下 , 但是却留下来了智慧 。
虽然人无法留下来 , 但是他们巧夺天工的工艺 , 他们的精美的作品都留了下来 , 让我们瞻仰 。 这样的行为也是古人希望留下痕迹的一丝倔强吧 , 毕竟 , 又有几个人甘心真的飞过不留痕呢?“雁过留痕 , 成了我们埋在心里的执念 。 ”
出土时的兵马俑在40多年前 , 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震惊了世界 。 一场旱灾 , 几个农民 , 一个锄头 , 挖出了不得了的东西 。 一时间 , 全世界的焦点都在中国这一片不显眼的小村庄 。 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兵马俑 。 一尊尊俑不仅像现在一样看上去栩栩如生 , 气势恢宏 。 在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 , 他们的身上还保留了绚丽的颜色 , 有朱红 , 紫红 , 粉绿 , 粉紫 , 黑色等颜色 。
这些颜色多达几十种 , 但是这样珍贵的颜色却在面世的15秒后迅速消失 。 我们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它就转瞬而逝 。 如果不是当初的目击者 , 或许这些颜色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
“在你吃惊的一瞬间 , 颜色已经没有了 , 你甚至都没有时间拿照相机照相!”这是当时参与挖掘的考古人员的回忆 。 遥想当年种种 , 至今回魂万分 , 没能将它的色彩保留 , 成了整个考古队的败笔 。
根据史料记载 , 这些色彩都是当年工匠独具匠心的杰作 。 能将这些颜色保存两千年 , 实在是不可思议 。 当时的工匠为了将兵马俑的颜色长久保存 , 在第一次刷上生漆之后 , 再进行第二遍上漆 , 其中手法 , 妙不可言 。
出土后的兵马俑
现在 , 虽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 但是灰黑色的兵马俑依旧面临着很多保护障碍 。 研究人员表示 , 环境变化 , 微生物 , 可溶盐等敌人正在一刻不停地侵蚀着兵马俑 。 其中 , 微生物和可溶盐更是能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伤害 。
在将兵马俑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 , 我们看到了兵马俑表面的微观结构 。 在兵马俑的身上附着着很多白色的微生物 。 专家称 , 这种白色颗粒是霉菌孢子 , 在合适的环境下就会飞快生长 。 在霉菌生长时 , 它释放的色素 , 酸碱物质等要是停留在兵马俑表面 , 那么将对兵马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伤 。
现在 , 我们依旧没有办法完全清除这些外界敌人 , 博物馆能做的只是限制参观人数 , 定期对兵马俑进行清理 。 努力将兵马俑可能受到的损害降低到最小 。
对此 , 当初的考古小队队长 , 被誉为兵马俑之父的袁仲老人表示后悔不已 。 他说 , 当兵马俑放在显微镜下 , 看到这一幕时 , 他就感觉错了 。 当初只是为了将文物挖出来 , 却没有认识到文物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被损坏 。 如今 , 兵马俑的颜色已经没了 , 以后 , 不知道兵马俑还会不会遭受更大的损害 。
现在的保存依旧存在很大的挑战 , 这是一场我们和时间的战斗 , 在这场战斗中 , 人类几乎与所有生物为敌 , 只为了保存先祖的智慧结晶 。 这场战役将会是史诗性的 ,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定胜天 。 ”如果我们可以保存下古人留下来的痕迹 , 那么就代表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 , 雁过留痕的梦想 , 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 让我们一起为兵马俑加油 , 一起为人类的这场斗争加油 。 这是史诗性的一刻 , 恰好生在这样的时间点的我们倍感荣幸 。
推荐阅读
- 下雨天为什么睡得更香,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 未来有可能进行人头移植吗?
- 中国天才少年曹原,又取得重大突破,获诺奖只差一步!
- 德国科学家利用离子显微镜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和其他分子不同
- 它们制造了地球20%的氧气,但如今它们正在死去
- 细菌中的“珠穆朗玛峰”现身!长达2cm, 肉眼可见
- 细菌中的“珠穆朗玛峰”现身!长达2厘米,肉眼可见
- 颠覆传统科学认知!科学家发现最大细菌,长达2厘米,肉眼可见
- 新发现:人类卵子会对精子进行隐蔽选择,给自己喜欢的精子开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