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 是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 , 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的一个过程 。
当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到冷空气时 , 便凝聚成小水滴 。 这些直径只有0.01~0.02毫米的小水滴又小又轻 , 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 , 就形成了云 。 一般来说 , 这些小水滴要想变成雨滴降到地面上 , 它们的体积至少要增大100多万倍 。
那么 , 这些小水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体积增大100多万倍呢?它主要是依靠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凝结和凝华增大 ,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
当大云滴越长越大 , 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 , 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 , 成为人们常见的雨水 。
自古以来 , 关于下雨的诗句有很多 , 历代文人骚客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吟雨诗 。 这些关于下雨的诗句 , 既有“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的细滑润泽 , 又有“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 。
不可否认的是 , 越是在夜雨连绵的时候 , 古代文人越容易诗兴大发 。 而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 , 越是在下雨天就睡得越香 , 睡得越久 。
下雨天睡得更香 , 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共鸣 。 那么这种现象的背后 , 到底是一种心理作用还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呢?
首先 , 下雨天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更高 。 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 。 空气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等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 , 因而 , 人们常常把空气负离子统称为“负氧离子” 。
下雨天一般伴随着电闪雷鸣 , 而雷电能够在瞬间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 。 此外 , 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与空气进行摩擦 , 也能够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 。
负氧离子由于带有负电荷 , 能使通常带有正电荷的室内尘埃、烟雾、病毒、细菌相互聚集 , 失去在空气中自由漂浮的能力迅速降落 , 从而净化空气 。 因此 , 负氧离子能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 对于人体而言 , 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增加会显著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让人感到更加舒适 。 科学研究表明 , 负氧离子还具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 让人更容易入睡 。
其次 , 下雨天会产生白噪音 。 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波长分量的功率谱密度在整个可听范围内都是均匀的 。 在下雨天 , 雨声的声频一般在0~20千赫之间 , 这种声频在功率频谱上呈现出一种均匀分布的状态 , 所以也是一种白噪音 。
白噪音会让人类的大脑产生α波 , 使人感到平静、和谐 , 它仿佛是一种摇篮曲 , 能够促进人的睡眠 。 实际上 , 白噪音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个声音暗示 , 它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
再次 , 下雨天空气中的氧含量会下降 。 氧气是氧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 , 化学式O2 ,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 。 氧气能够帮助人体进行气体循环 , 减轻心脏负担;能够维持人体呼吸系统 , 构成人体身体组织;帮助大脑消除疲劳 , 减轻压力 , 改善记忆力 , 提高专注力 。 充足的氧气还能够刺激大脑让人感到兴奋 。
下雨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 , 平均分子量减少 , 会导致气压降低 , 氧气的含量相对减少 。 正常情况下 ,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21% 。 而在下雨天 , 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会略微低于这个数值 。 在缺氧的环境下 , 人类的大脑会出现懈怠 , 反应能力也会下降 , 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 容易使人昏昏欲睡 。
还有 , 下雨天光线变暗 。 每当雨水来临 , 天空中的太阳就会被厚厚的云层遮住 , 周围环境顿时变得昏暗 。 而在光线昏暗的情况下 , 人体内的松果体就会分泌褪黑素 。 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 , 它通过调节人的自然睡眠而克服睡眠障碍 , 能够帮助人体提高睡眠质量 。 在下雨天 , 褪黑素分泌的增加能够对人体的生物钟起到调节作用 , 容易让人产生困意 。
最后 , 下雨天人们的活动会受到限制 。 在下雨天 , 很多户外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或者变得困难 , 会在无形中把人困在家里 。 在家里无事可做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睡觉就成为一个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