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史上最大的闹剧“水变油”事件,到底有多荒唐?( 二 )


1997年11月 , 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判处王洪成10年有期徒刑 , 终结了“中国第五大发明”这场闹剧 。
那么 , “油变水”这么异想天开、荒唐可笑的闹剧 , 是如何骗过大众的眼睛 , 让骗子屡屡得手的呢?
那两份号称是中科院、中科协的鉴定证明 , 都是王洪成自己伪造的 。 当年他要去中科院做鉴定 , 后来反悔了 , 但是却拿到了带有中科院公章和抬头的信笺 , 自己偷梁换柱 , 伪造了一份鉴定证明 。 中科协那个也是这样操作的 。

至于“水变油”的把戏 , 那就更简单了 。 王洪成的把戏 , 可以有多种变法 。 比如 , 往水中投入电石粉末 ,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的乙炔 , 点火就燃烧起来 , 还会冒黑烟;往水中投入四氢化铝锂(王洪成曾在中科院化学所药库中偷拿过一瓶四氢化铝锂) , 与水反应后冒出氢气 , 可以看到小气泡不断升到水面 , 点燃后还会发生微爆声;用魔术的办法把水调换成油;往水中滴几滴油 , 一点火油就着 。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 , 水的化学成分是H2O , 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 油的化学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根据化学元素守恒定律 , 单纯依靠由只含有H、O元素的水来得到至少含有C、H元素的油是不可行的 。 化学变化的最基本粒子是原子 ,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割 , 然而没有哪种试剂能使水中的氧转化为碳 , 所以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是一个骗局 。

“水变油”技术并不是唯一的骗局 。 2019年5月23日 , 《南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消息:水氢发动机正式下线 , 这意味着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 , 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
一时间 , “水氢汽车”成为当年度最热的黑科技 。 如果这项技术为真 , 那么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力不亚于王洪成的“水变油” 。
之后的尴尬大家也都看到了 , 这项所谓的“黑科技”没能撑过一年 , 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智商检测器 。

2016年的“巴铁”空中巴士项目也闹得沸沸扬扬 。 一家公司宣称自主开发出一种“空中巴士” , 它能够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路面的上空 , 且横跨两个车道 , 分上下两层 , 上层载客 , 下层镂空 , 可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 环保 , 造价低耗时少 。 这家公司还宣称 , “巴铁”项目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 。
一年后 , 停放在秦皇岛北戴河区富民路上的“巴铁一号”空壳被转移到一块无人的空地上 , 车身布满灰尘和水渍 。 曾经“惊艳世界”的黑科技 , 被证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
写在最后【中国科学史上最大的闹剧“水变油”事件,到底有多荒唐?】相传 , 中华大地上流传这样一条玄学定律:任何流量扎堆的领域 , 必然会出现一群高举科学旗帜的“民科” 。 整个骗局严格遵守“民科三板斧”:先表演、再要钱、快投产时便开溜 。 “水变油”之类的“创新” , 不是创新而是创伪 , 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招摇撞骗 。 科学设想不反对“异想天开” , 但科学实践必须求真务实 , 容不得一点马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