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述大自然是一个残酷的世界 ,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每一个生物链中每一个环节的生物 , 他们都面临着被捕食的风险 。
当然在这样的环境中 , 动物之间也会“卷起来” , 捕食者要不断的增强猎食的本领 , 被捕者也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生存的几率 。
有些动物能够通过气味、颜色等保护自己 , 不过总有一些动物天生就处在弱势 , 它们没什么攻击性或者没有“特殊技能”没办法变强 , 于是它们会选择增多繁衍个体来保证整个群体的数量 。
然而洞螈却是一个奇葩的存在 , 这个物种非常的懒散 , 它们平时也没什么爱好 , 除了吃饭就呆在那里一动不动 , 繁殖速度也极其的慢 , 每六七年才会繁殖一次 。
大家都不经好奇 , 这样的动物要是遇到它的天敌不久全军覆没了吗 , 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被灭绝呢?
“佛系”洞螈洞螈是一个极其古老的动物 , 它们在洞穴中进化了接近百万年的时间 , 有人称它们为“幼龙” , 因为它们的外形和古代神话中龙的模样很像 。
目前 , 它们主要出现在非洲南部 。
一些研究者推测 , 洞螈或许在很久之前也是一种行动比较活泼的动物 , 只是因为某种原因 , 让它们只能在洞穴生活 。
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 , 所以周围植物都会因为无法受到光合作用越来越少 。
因为没有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在这里生存 , 所以其他的生物也就跟随减少 , 洞螈能够得到的食物并不多 , 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水的流动性传过来一些 , 于是为了节约能量 , 它们才变得如此不好动 。
经过一代一代的筛选 , 好动的洞螈因为缺乏食物而死亡了 , 才剩下了这些“佛系”洞螈 。
好在虽然他们行动不力不快 , 但他们的居住环境带来了庇佑 , 并且这里原本就很少有别的动物生活 , 所以它们才能安心的慢慢长大 , 一动不动也不害怕 。
有研究者专门观察了洞螈的行踪 , 他们发现最活泼的洞螈也仅仅只在230天里面移动了不到四十米 , 而大部分的洞螈一年只会移动4.8米左右 , 甚是还有洞螈能够保持一年之内一动不动 。
捕食不过这样“好逸恶劳”的生活环境也给洞螈带来了一些弊端和优势 。
因为洞穴内没有阳光 , 这让他们的身体呈现一种半透明的状态 , 并且视觉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 。 与之相对的 , 洞螈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都挺敏感的 , 面对极其微弱的水流 , 它们也能够感知到 。
因为长期不怎么动 , 这让洞螈的身体机能和代谢的速度很慢 , 所以它们能够整整六年不进食而生存下来 。
虽然有这个优势 , 但是在面对“百年难得一遇”的食物的时候 , 它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主动出击 。 凭借自己敏感的感官 , 它们能够很敏锐的侦察到猎物的位置 , 找到后送入自己的腹中 。
繁殖所有生物都逃不开繁衍的过程 , 洞螈也是 , 研究之通过观察发现 , 它们的交配时间间隔很长 , 一般来说是六到七年左右 , 夸张的甚至能够达到十二年才交配一次 。
为了生存而懒我们可以理解 , 毕竟食物少 , 但对于繁衍大事它们为何还这么敷衍呢?莫非是真的不怕自己种族被灭绝了吗?
要知道繁衍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后代的数量 , 另一方面是需要基因突变 , 形成一些有利的基因从而增加自己抵御外界变故的能力 。
医生建议大家少吃抗生素也是同样的道理 , 因为病毒的繁育能力很强 , 基因突变的概率也就很大 , 身体里的病毒可能还没有全部消灭 , 就会有一部分因为受到刺激突变出了抗药性的基因 , 这不论是对于医生还是患者来说都是不好的消息 。
推荐阅读
- Cell Rep:实验室培育的“迷你肾脏”类器官或能帮助解锁人类罕见疾病的成因
- 考古表明:现代中国人独立起源,并非从非洲迁徙而来
- 《宇宙小史》,一本了解宇宙的超薄基础书籍
- Nature:为什么大脑皮层中有这么多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元亚型
- 水熊虫跌落神坛,这种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死侍”
- 在农村鹅的地位比狗都高,蛇也会怕大鹅,你知道鹅什么地方最厉害吗?
- 你所不了解的基因选择
- 多层魔角石墨烯形成稳健超导性
- 用干细胞治愈糖尿病,Vertex公司3.2亿美元现金收购ViaC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