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更让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更让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文章图片


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更让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文章图片

【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更让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更让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文章图片


休谟将“自我同一性”分为两种 , 第一种是思想或想象方面的同一性 , 第二种则是情感或对我们自身关切的同一性 。

对于第一种同一性 , 即思想或想象方面的人格同一性 。 休谟指出 , 这种“自我同一性”之所以是虚构的 , 是因为人们在区分“同一性”观念 , 和“相关对象的接续”观念时发生了错误 , 导致了人们对这两种观念发生了混淆 。
休谟认为 , 我们的心灵对于那个经过时间变化 , 而自身不变也不间断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 , 即“同一性”观念;而心灵被关系连结起来 , 并接续存在的某些不同的对象也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 即“相关对象的接续”的观念 。

两者是相互区别或者相反的 , 却因为“我们考虑不间断的、不变化的对象时的那种想象的活动 , 和我们反省相关对象的接续时的那种想象活动 , 对于感觉来说几乎是相同的对象间的那种关系 , 促使心灵由一个对象方便地推移到另外一个对象 。 这种类似关系是混乱和错误的原因 , 使我们以同一性概念代替相关对象的概念 。 ”
也就是说 , 同一性只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 正是这种错误的倾向 , 才使得人们虚构出“自我”及灵魂的实体来为其辩护 。 原本我们在经过理智的思考后 , 是可以消除掉种混乱或错误的 , 最终却由于我们无法持续保持理性 , 而不得不选择向这种错误的偏向屈服 。
所以 , 同一性的纷争在休谟看来不只是文字上的辩论 , 因为当我们把同一性放在一种不恰当意义下而看作变化的对象时 , 我们就不只在表达方式这一方面犯错了 , 而是往往伴有虚构一种不产生变化 , 也不间断的事物的倾向 。

最后的难题便是 , 当我们思考接续存在的心灵时 , 是什么关系让我们产生出思想上这种不间断的进程的?休谟认为 , 显然在此我们不必考虑近乎没有的接近关系 , 而必须考察类似与因果两种关系 。 即 , 这种不间断的进程是由我们思想上的类似和因果 , 这两种关系所产生的 。
在休谟看来 , 在我们保留着对过去一段漫长时光的知觉的记忆时 , 这种记忆便成为一种官能 , 使我们能够通过它来唤起过去知觉的意象 , 既然某个意象和其对象必然类似 , 而在我们的一系列的思想中 , 又常常被记忆放入这些类似的知觉 , 那么也必然会使想象在不同的环节之间顺利转移 , 从而让我们所有的思想系列看起来就像同一个对象 。
最后休谟指出 , 同一性不仅因记忆而得以体现 , 更让各异的知觉之间产生类似关系 , 这种类似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同一性的产生 。 不只是在考虑自己时是如此 , 在考虑他人时种情形也是一样的 。

对于因果关系 , 休谟则认为只有将一个由因果关系所联系起来 , 而互相制约的知觉集所组成的体系看作心灵 , 才能让我们有正确的人类心灵观念 。
印象通过心灵产生出与其对应的观念 , 观念又派生出其他的印象 , 它们互相吸引出现又相继被驱逐 。 就好比将共和国看作心灵 , 对休谟而言这个共和国中的每个人 , 都由于统治与和服从的因果关系相结合 , 这个共和国可以通过子孙的继承和更替 , 而不断得以延续 。
所以他说 , 一个人不论是性格或是观念发生变化 , 都不会失去同一性 。 因为他的每个部分都被因果关系所联系着 。 共和国的比喻比前文提到的舞台比喻更为恰当 , 因为舞台是一个需要实存的概念 , 而构成舞台的材料又是什么我们却无法确定 。

但共和国作为同样需要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的概念 , 却并不需要实存 , 没有人可以为共和国作出精确的解释 , 但它本身却因千千万万人与物相互之间的关系 , 而无形的存在着 。
休谟之所以作出共和国的比喻 , 目的是为了论证由于思考某对象时 , 那种连续的思想进程被我们误认为是不变的 , 这种错误才导致“自我同一性”观念的产生 。
因果关系概念是从记忆中被获取的 , 它让不同的知觉之间产生连结 , 在这种连结使记忆形成因果关系概念之后 , 在时间跨度上 , 存在差异的记忆与记忆之间的那种因果关系 , 就可以被我们凭借其自身找到 , 而“自我同一性”也可以由思想被扩展到我们的记忆之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