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男子靠祖传手艺日挣千元,可惜儿子不愿学,如今面临失传( 二 )


榨油环节不是关键环节 , 炒芝麻才是一项技术活 , 芝麻的多少决定了芝麻应该炒的时间 , 另外 , 火候也是关键 , 芝麻炒得时间短了出油率低 , 时间太长了会有焦味 。
但这些对于徐长青来说都不是问题 , 他干这行已经四十多年了 , 早就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要领 , 他仅凭感觉就能判定芝麻的生熟程度 。
除了顾客将芝麻拿到徐长青这里来榨油之外 , 徐长青在闲暇时还会下乡向乡亲们收芝麻 。
有些人家中的芝麻吃不完 , 卖给徐长青榨油还能给家里增添一笔进项 。
徐长青将收来的这些芝麻榨出油 , 装瓶后零售 , 成为他榨油坊里的另外一件商品 。

资料图毕竟帮别人加工芝麻的工价太低 , 十几年前榨一斤芝麻才几毛钱 , 随着物价的上涨 , 工价才涨到一块钱左右 。
用传统手工方式的价格比用机器高一些 , 但累也是真的累 , 赚的都是血汗钱 。
再者榨油剩下的油饼还会有人要 , 徐长青将油饼和榨油工钱绑在一起定价 , 平时买油饼的人也挺多 , 这些东西可以拿回家喂喂家禽 。
徐长青的榨油技术逐渐得到关注 , 油坊也日渐红火起来 , 吸引了关注传统文化的记者、摄影师等人 。
他们对传统的榨油方式很感兴趣 , 特地跟徐长青约定好来油坊拍摄 。

资料图徐长青将磨成细碎颗粒的芝麻倒进锅中 , 再加水搅拌 , 等锅里的水蒸发干净 , 剩下的就是芝麻油和芝麻的残渣 。
再用专门的工具将残渣过滤掉 , 剩下的就是香喷喷的芝麻油 。
这件事 , 徐长青干了几十年 , 他对榨芝麻油一事已经生出了深厚的感情 。
他们希望传统的榨油技术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 , 并顺利传承下去 。
徐长青儿女双全 , 家里有一儿四女 , 女儿们都出嫁了 , 徐长青想把祖传的手艺交给儿子.
但儿子严词拒绝 , 宁愿背井离乡打工 , 也不愿意被困在这个小地方 , 一辈子守着这个“又脏又累”的活儿 。
徐长青的油坊生意红红火火 , 夫妻俩起早贪黑地干活 , 就是为了给儿女创造一个好环境.

资料图他们做生意讲究信誉 , 也愿意让利 , 照顾顾客 , 获得了当地百姓们的一致好评 , 大家都愿意来照顾他们家的生意 , 徐长青也因此小富了一把 。
他还靠着这门生意为儿子攒下了一套房 。
平均算下来 , 每天的收入能够上千 。 这可能是儿子打一辈子工也达不到的工资 。
然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徐长青认为榨油这手艺既挣钱 , 又不会背井离乡 , 方便陪伴和照顾家人 , 但儿子显然不这么觉得 , 年轻人总要出去闯荡一番 。
他宁愿一个月挣3000元也不愿呆在家里继承徐长青的手艺 。
困在家里 , 继承所谓的传统工艺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可能是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
再说现下虽已经有了机器帮忙 , 但每天来榨油的人还是很多 , 根本忙不过来 , 人不免会有些劳累 。
这一点徐长青自己也清楚 , 尤其是在夏日 , 身上就没干爽过 , 榨油这行 , 别看听着香 , 但香都是别人的 , 最后臭的还是自己 。

资料图其实徐长青心里也明白时代不同了 ,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再守着家里那一亩三分地 , 都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这也能理解 。
但他实在是不甘心家里传了三代人的手艺就这么没了 , 况且这门手艺带来的收入也着实不低 。
事实上 , 随着社会的进步 , 时代的变迁 , 这种传统手艺失传的事例屡见不鲜 , 这些手艺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 凝聚着十几二十代人的智慧 , 是文化的沉淀 。
但经济的腾飞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 , 综合国力的增强 , 同时还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
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 纷纷以在城市买套房 , 安个家为目标 , 他们抛弃了旧的生活方式 , 开始了现代化生活 。
【54岁男子靠祖传手艺日挣千元,可惜儿子不愿学,如今面临失传】
资料图老家那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化也就随着人口的流动而失传 , 传统手工艺被现代化大机器所取代 , 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
比如中国有名的手工艺糖塑、傩面具雕刻等 , 这些都是传承上千年的民族瑰宝 。
现在还在坚持这些手艺的人寥寥无几 , 很多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
传统手工艺失传的原因 , 除了像徐长青儿子不愿继承这一点 , 还有就是在物质生活更丰富、生活节奏更快的今天 , 传统手工艺无法与现代快速、高效的工业技术竞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