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文章图片


曾杀死五步蛇,在日本被看作剧毒蛇,为啥国内大家都不把它当回事



我国学者吴卯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 1 条约250 g 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 , 俗称五步蛇)因吞食1 条重约150 g的蛇之后 , 在地上翻滚不休 , 窒息而死 。
Mittleman等在1976年发表一起在日本该蛇咬伤并引起脑出血致死的病例 , 之后的1985年 , 日本也有一起儿童被这种蛇咬伤导致脑出血死亡的案例 , 日本已经将此蛇列为毒蛇 , 并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也成功制造了血清 。
这种蛇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可怕?其实它非常常见 , 很多朋友看到照片后一定会觉得眼熟 , 原来就是它呀~这种蛇就是我国分布最广的蛇之一——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 , 也被叫做虎斑游蛇、野鸡脖子、竹竿青、鸡冠蛇等等 。
它隶属于游蛇科颈槽蛇属 , 主要分布在东亚 , 具有三个亚种——中国亚种、日本亚种和台湾亚种 。

虎斑颈槽蛇体背面呈翠绿或草绿色 , 前段颈项区两侧有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 颈部正中有一较明显的颈槽 ,枕部两侧有较大的黑色斑块 , 间以红色 , 身体后段桔红斑不显 , 只有方形黑斑 。
虎斑颈槽蛇喜欢在田地、路边 , 尤其是水边活动 , 喜欢捕食蛙、蟾蜍、蝌蚪 , 偶尔也捕食鱼、鸟类和鼠类 。 受惊或者发怒时 , 它的身体前半部分会竖起 , 颈部膨大变扁 , 身体呈S型弯曲 。

攻击姿势的虎斑颈槽蛇 , 有些像眼镜蛇
很多人被咬后没有症状 , 或者稍微红肿 , 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无毒蛇 。 直到日本报道多起被虎斑颈槽蛇咬伤致死的事件后 , 人们才开始重视起来 。
在我国也曾发生过多起虎斑颈槽蛇咬伤引发严重出血、休克的病例 , 不过一开始人们对这种蛇认识不是很清楚 , 所以没有引起人重视 , 甚至有人还将它拿来玩弄甚至当宠物饲养 。
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 这种蛇不仅有毒 , 而且还是少见的双毒腺毒蛇(也就是说它有两种不同的毒腺) 。

虎斑颈槽蛇的两种腺体——杜氏腺和颈背腺
长期以来 , 人们一直认为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就是毒蛇具有毒腺和毒牙(沟牙或者管牙) 。 虎斑颈槽蛇之所以被误认为是无毒蛇 , 就因为其与众不同的毒腺和毒牙 。
达氏腺一般毒蛇的毒液是由位于口腔上的特化腺体产生 , 再经导管到达毒牙而排出的 。 而虎斑颈槽蛇口腔内并未发现这种腺体 。
它的毒腺是一种典型的分支管状复合腺体 , 称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 , 牛青山等于1994年发现虎斑颈槽蛇具有杜氏腺 。 杜氏腺主要存在于游蛇科动物中 , 是由法国著名的形态学家George Louis Duvernoy首次发现 , 故名 。

杜氏腺
从杜氏腺所在位置及胚胎发育的研究证实 , 该腺体与其他毒蛇的毒腺为同源腺体 , 分泌物也与前毒牙蛇类分泌的毒液具有同源性 。
杜氏腺分泌物中含有很强的凝血酶原激活物 , 该激活物能够使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 , 会导致纤维蛋白持续出血 。 所以被咬伤后 , 往往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 , 严重的咬伤会出现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会引起脑出血、肺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 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死亡 。
科学家对虎斑颈槽蛇的毒性和产毒量进行了研究:
Saka等研究发现 , 达氏腺分泌物对小鼠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0.265mg/kg(IV , 静脉注射) , 7.4mg/kg(M , 肌肉注射)以及9.2mg/kg(SC , 皮下注射) 。
而人们常说的毒蛇——五步蛇(尖吻蝮)的LD50约为10mg/kg(SC , 皮下注射) , 而虎斑颈槽蛇静脉LD50超过绝大多数蝰科毒蛇 , 也就是说单论毒性而言 , 虎斑颈槽蛇杜氏腺分泌物具有很高的致死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