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简答整理版( 五 )


(3)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接近于血液渗透压 。
(4)瘤胃内温度高达39~41度 。
(5)PH值变动于55~7.5(6)内容物高度缺氧 。
10.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
答:(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 , 便于受胃蛋白酶消化;
(3)有一定杀菌作用;
(4)进入小肠后 , 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
11.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
答:(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 , 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
(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 , 维持肠内适宜PH;
(6)刺激小肠的运动 。
12.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
答: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 。 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 。 ①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②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 , 可建立条件反射而引起唾液分泌 。
51.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答:①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 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 ②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 。 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 。 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 。 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 。
52.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如下:当躯体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上的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开放 。 Ca2+内流使轴突末梢内的Ca2+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运动并与轴突前膜发生接触、融合、破裂将囊泡内的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的间隙 。 乙酰胆碱扩散到终板膜上并与上面的胆碱能N2受体结合这就打开了终板膜上的化学依从性的离子通道主要引起Na+内流(也有少量的K+外流)使终板膜上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 。 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使得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于是肌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的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 轴突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大约2ms的时间内就被接头间隙中胆碱脂酶迅速分解掉因而使接头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对1的关系 。
53. 试述动物去大脑僵直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
将动物的脑干暴露在中脑的上、下丘脑之间横断脑干保留脑桥、延髓和脊髓动物可出现全身肌紧张显著加强四肢伸直、脊柱后挺、昂头翘尾的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
去大脑僵直是在脊髓牵张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 。 脑干网状结构中存在着调节肌紧张的易化区和抑制区 。 抑制区的活动有赖于高位中枢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抑制区和尾状核的下行始动作用而易化区既受高位中枢的下行性影响、又接受上行感觉冲动的激动 。 当在中脑水平横断脑干以后较多地切除了抑制系统的作用使得易化系统相对占了优势 。 这些易化作用主要影响抗重力肌因此使动物四肢的伸肌和头部上抬的肌肉紧张加强产生僵直现象 。
54. 简述化学性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及机制 。
按照突触传递信息对下一个神经元的作用化学性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 。 当兴奋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轴突膜去极化膜外的Ca2+内流使轴突内部Ca2+浓度升高 。 这就引起突触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并发生破裂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 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 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突触后膜Na+、K+和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 Na+内流使后膜去极化这就发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的效应是使突触后膜去极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 如果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的结果增加了后膜对Cl-和K+的通透性尤其是Cl-的通透性 Cl-内流使后膜超极化产生IPSP这样就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抑制 。
56. 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 。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为种族所特有反射弧比较固定刺激是有限的反应是不变或极少变的 。 因此 , 非条件反射的适应性很小 。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 为个体所特有的 , 反射弧是灵活多变的 , 刺激是无限的 , 反应也是多变的 。 总之 , 条件反射在数量上几乎是无限的 , 在质量上具有极大的晚变性 , 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建立 , 也可以发生消退、分化、改造等等 , 因此使得条件反射具有广泛而完善的高度适应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