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近 , 中国天眼发现疑似外星人信号的消息轰动了世界 ,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之一 , 它终于公布了大家最关注的话题 。
根据天文学家的介绍 ,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 简称FAST)在2019年和2022年一共发现了3个与正常的宇宙天体完全不同的太空射电波 , 而这些电波就可能是外星文明的一些电子设备发出的 。 多年以来 , 这一直是天文学家寻找地外文明的主要手段 。
实际上 , 早在天眼建成的时候 , 人们就期待着它能够发现一些关于外星人的消息 。 这的确是天眼的功能和使命之一 , 也有天文学家表示:如果人类真的能够发现外星人的消息的话 , 中国天眼很可能就是第一个取得这个发现的设备 。
然而 , 自从建成以来 , 它始终没有公布与此相关的消息 。 尽管它在脉冲星、快速射电暴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但由于这些领域离大家关心的话题比较远 , 所以很少人会听到这些发现 , 甚至觉得天眼没什么用 。
大家可能不记得了 , 早在去年的时候 , 中国科学院FAST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彭勃就指出:中国天眼可能已经发现外星人的消息了 , 只不过还没有时间处理数据 。 这让大家很疑惑 , 为什么有数据却没时间处理?为什么来不及处理 , 还要收集这么多数据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 , 这一次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发现的信号 , 也不是即时观测然后马上发现的 , 而是通过整理以往的信号发现的 。 而这些数据 , 从天眼建成开始就在收集了 , 只不过一直没有处理 。
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组成了一个科学团队 , 从2020年9月开始 , 利用FAST在低频射电波段寻找可疑的宇宙信号 。 正是通过他们的分析 , 才有了这3个神秘信号被发现 。
为什么天眼收集的数据 , 不能马上进行全面的分析呢?这里的原因比较多 , 首先涉及到人员分工的问题 , 其次这些宝贵的数据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 那就是中国天眼的数据量实在太大了!
据介绍 , 中国天眼具有无与伦比的观测能力 , 这不仅体现在观测精度上 , 还体现在观测时长上 。 专家指出 , 我们的天眼望远镜每年观测时长超过了5300小时(一年365天也就只有8760小时) , 再加上它覆盖的区域大 , 所以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极勤劳的工作获取海量的数据 。
每一年 , FAST就能够产生差不多20PB的科学数据 。 我们知道 , 1PB=1024TB , 1TB=1024GB , 也就是说 , FAST每年获取的数据量就是差不多2000万GB!简单计算一下可以知道 , 平均每秒钟 , 它就能接收1GB的数据量 , 2018年时峰值数据率甚至可以达到每秒38G!
这么恐怖的数据量 , 不仅需要非常多的专家参与分析 , 对于我们处理系统的CPU、带宽等等硬件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为了解决数据堆积的问题 , 我国还特意在贵州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 。 据介绍 , 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 , 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 , 可以储存100PB的数据量 。
找到储存这些数据的方法后 , 接下来就是分析了 。 随着天眼观测的数据不断增加 , 随着天文学家对这些数据的不断分析 , 可以想象未来或将有更多神秘的宇宙信号被发现 。 其他一些疑似来自外星人的信息 , 可能就隐藏在已经被天眼收集到的数据之中 , 等待着天文学家未来去发现 。
有人又要问了:既然处理不过来这么多的数据 , 为何还要建造天眼?
实际上 , 这样的问题就有点狭隘了 。 我们举个例子 , 一般一个人一顿饭能吃一碗米饭 , 但也不可能去超市的时候只买一碗米饭所需的一小把大米 , 而是要论斤称 。 同样的道理 , 天眼的数据虽然不能在今天全部分析完 , 但它仍然可以在未来帮助天文学家取得惊人的发现 , 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
推荐阅读
- 天文学家在南极天空中发现一个长度至少为14亿光年的巨型结构
- 俄太空总管:外星人在研究人类,他们的智慧和技术都远超人类
- 中国天眼接收到30亿光年外的强烈信号,已非首次,真的是外星人?
-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秦岭“盘山巨蟒”真存在吗?
- 疯狂的木星!吞噬无数天体,未来会成为另一个太阳吗
- “天眼”发现外星信号?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 人类历史首次发现!“双一流”高校,再发Nature
- 什么情况?日本上空出现黑色不明漂浮物,在福岛上空,有2层楼高
- 蓝鲸这么大,如果被路过的虎鲸咬下一块肉,它会感觉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