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楠科技的近忧与远虑


嘉楠科技的近忧与远虑
嘉楠科技的近忧与远虑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在美国无限量QE的货币政策之下 , 大通胀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在全世界蔓延 。在此背景下 , 拥有资产的机构和富人们都开始寻找全新的投资渠道以提升其资产价值 , 作为一种总量有限的数字货币—比特币 , 日益受到了机构投资者们的青睐 。
在比特币价格持续攀升之下 , 用于赚取比特币的挖矿生意也迎来了大爆发 。作为业内知名的矿机巨头 , 嘉楠科技也借此迎来了丰收季 。
大丰收
9月15日 , 比特币矿机厂商嘉楠科技(NASDAQ:CAN)发布了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财报显示 , 2021年Q2嘉楠科技营业收入10.81亿元 , 环比翻2.6倍 , 同比增长507% , 创下了历史最佳单季度收入 。在利润方面 , 嘉楠科技实现毛利为4.27亿元人民币(合0.66亿美元) , 同比增长887% , 环比增长120%;录得净利润2.45亿元 , 去年同期亏损1680万元 , 同样创下了单季度新高 。
收入的同环比大增 , 与其销售总算力的持续增加不无关系 。财报显示 , 2021年二季度公司销售总算力为594万TH/s , 同比2020年二季度增长了127% , 环比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00% , 而这与矿机销售的增长分不开 。
截止目前为止 , 嘉楠科技手里还持有客户支付的大量矿机预付款 。其实早在一季度末 , 嘉楠科技账面的合同负债就达到了12.11亿元 , 其中大部分为矿机销售订单的首付款 , 这部分收入伴随着二季度矿机的交付逐步得到确认 。
另外 , 为了符合监管要求 , 嘉楠科技还在今年开始了自营挖矿业务 。6月24日 , 嘉楠科技开启在哈萨克斯坦的自营挖矿业务 , 首批阿瓦隆矿机上架开机运行 。此前 , 为了符合监管要求 , 嘉楠科技在新加坡设立了自营挖矿业务的运营主体 。
伴随着自营挖矿业务和外部市场对矿机的需求增大 , 嘉楠科技的矿机业务继续保持了高增长 。8月12日 , 嘉楠科技与美股上市公司Mawson再次达成合作 , 签署17352台阿瓦隆最新一代ASIC矿机 , 为Mawson现有业务增加了超过1.5EH以上的算力 。同月 , 嘉楠科技与北美矿业公司Genesis Digital Assets签订20万台比特币矿机订单 , 包括2万台矿机和额外的最高18万台矿机采购选项 。不难预见 , 接下来其矿机业务还将保持高增长 。
矿机巨头的近忧
从财报不难看出 , 矿机业务对嘉楠科技做出的重要贡献 , 但依靠矿机生意“发家”的嘉楠科技 , 仍然未能高枕无忧 。
作为最早做矿机业务的公司 , 嘉楠科技对矿机业务存在明显的依赖 , 因此其营收和净利润都极容易受到比特币“投机”活动带来的周期性影响 。具体来说 , 在比特币市场行情持续高涨的时候 , 矿工们对矿机的需求会持续上扬 , 矿机销售就比较好;但在下游市场行情差的时候 , 其矿机销售就会随之降温 , 相应的公司业绩也会变差 。
从历史数据来看 , 2017年到2018年 , 嘉楠科技的总收入从13.08亿元增长到27.05亿元人民币 , 实现了14亿人民币的营收增长 , 但同期净利润从3.76亿元降至1.22亿元 , 降幅高达67.4% 。在2019年上半年 , 其总收入更是突然跌至2.89亿元 , 亏损3.3亿元 。业绩由好转坏的背后 , 与当时比特币从2017年的阶段高点 , 一步步进入2019年阶段低点不无关系 。
业内人士认为 , 作为矿机商的嘉楠科技 , 与比特币的价格涨跌高度关联 , 而虚拟货币市场又多以散户为主 , 使得矿机需求的波动非常大 , 而这种波动又会传导到资本市场 , 导致其业绩和股价暴涨暴跌 。比如 , 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比特币价格快速上涨期间 , 嘉楠科技的股价一年涨了18倍 , 但随着比特币大跌 , 其股价又再度缩水80% , 其波动性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
除了外部市场的影响之外 , 来自行业方面的竞争挑战同样不可忽视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比特币矿机业务的公司 , 其在竞争对手比特大陆推出S7蚂蚁矿机和S9矿机之后 , 逐渐丧失首发优势 , 此后比特大陆就成了其最重要劲敌 , 后者更是在后来几年成功坐上行业龙头的宝座 。
而成为其重要竞争对手的远不止有比特大陆 , 从比特大陆出来的神马矿机、币印矿池等公司 , 也是其重要对手 。其中 , 神马矿机的出货量甚至一度碾压比特大陆 , 币印矿池也曾于2019年一度坐上了国内算力市场第一的宝座 。这些公司的业务都与嘉楠科技的业务高度重合且技术实力都不弱 , 在其AI业务仍未能挑大梁的背景下 , 其与后者的厮杀仍将不可避免 。
当然 , 对行业层面来看 , 嘉楠面临的最大黑天鹅将来自于政策层面 。目前国内央行已经明确做出规定将打击非法的数字货币挖矿行为 , 四川、新疆、内蒙等一些偏远地区 , 也在持续清理当地的比特币矿场 。而在国外包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央行 , 也在加紧出台措施来防范数字货币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 这些因素无疑会让嘉楠科技的“挖矿”生意越来越难做 。
AI远虑
在行业监管层层加码之下 , 嘉楠科技也不得不未雨绸缪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而作为与其矿机技术高相关的AI芯片业务 , 则逐渐成为其谋划下一步的重要备选 。
实际上 , 早在2016年嘉楠就开始在内部推动其AI开发战略 , 并开始研发AI芯片 , 并大量招募AI技术研发人才 。据其提交的招股书显示 , 其AI业务的人才已经达到了其研发人才的50%以上 , 伴随着其AI人才队伍的壮大 , 其内部研发的步伐逐步加快 。
公开资料显示 , 2016年嘉楠的AI项目立项 , 到2018年它就推出了第一代芯片勘智K210 , 并于两年后发布了第二代芯片勘智K510 , 新研发出来的K510相较于前代产品性能提升了3倍 , 图像处理能力也大大提升;据悉 , 最新进行的K230芯片也在同步进行中 , 其将在不久之后进行流片 。
与此同时 , 嘉楠科技在2019年即开启了AI芯片的商业化 。今年AI芯片总体销售实现量级增长 , 并预计今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比增长335% 。2021年初至今 , 嘉楠科技已向美国公司VergeSense发货26000多片 , 明年已确认的需求达到8万多片 。
在推动AI芯片商业化的同时 , 嘉楠科技也在积极推动AI整体行业解决方案的落地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 嘉楠科技专门与包括百度等在内的30多家AI算法公司合作 , 并搭建了自己的AI SaaS平台 , 专门为客户提供从芯片、模组到产品的整体方案 , 目前其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到了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门禁等诸多领域 。
不过从目前来看 , 其AI业务仍然难以担当营收重任 。据统计 , 2018年 , 嘉楠科技矿机产品收入为26.99亿元 , AI产品收入仅为30万元;2019年矿机产品收入为13.90亿元 , AI产品收入为260万元;目前嘉楠的AI业务虽有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依旧占比较小 , 仍无法替代其矿机业务在创收方面的贡献 。
考虑到百度、华为、寒武纪等国内巨头 , 争相涌入AI芯片领域的现实情况 , 接下来其在AI领域的发展仍不会太轻松 。但作为备选项 , AI的广阔应用前景仍然能够有效分散比特币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无论其面临多大的外部挑战 , 发展AI业务都将成为其义无反顾的必然选择 。
【嘉楠科技的近忧与远虑】

    推荐阅读